导语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对“土”味情有独钟,土特产市场前景大好。
但就目前市场来看,大多数土特产以次充好假冒问题严重,消费者想要购买正宗的土特产很难,同样有资源的商户销售土特产又毫无门路,土特产买卖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往外卖,外面的人想进来吃,中间总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
做地推,本地人没有购买需求,成交率低下;找电商,流量不够、自身一地鸡毛,究竟怎样打破尴尬境地?一起探讨!
怎样把农产品卖出去?如果你这样问专家、问教授,他们一定会说要学会做文化注入,要学会打造品牌,这些方法确实可行,但是对于土特产个体户或者土特产的生产者来说显然不太现实,品牌的打造不仅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专业的团队运营,即使成功也和小众生产者或者个体户关系不大。
怎样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卖出自己的土特产,一步一步地走上品牌之路,我想比较现实。所以在产品过硬的基础之上,梅子给大家安利了一些实用的方法。
●学会线上交易●营销一般经常听到两个词:线上和线下,但都需要配合相应的活动,操作难度很大,但是线上渠道的一些资源和平台是值得我们探索和应用的,比如简单信息的获取和发布。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没有品牌化的地标农品和可以走量的土特产,都是利用app一亩田进行线上线下的转换和交易。
安徽亳州拥有中国最大的药材市场,怎样把自己的药材输送到亳州,一亩田便可以实现。注册登录以后,发布简单的有货信息,预留自己的联系方式,商家会通过发布的信息寻找到信息发布者,快递少部分商品进行验货,协商上门收购,完成交易。
当然,线上平台很多虚假消息,我们需要区别开来,有时候也会碰到双方价格谈不拢的情况,但是至少多了一个卖出去的机会,和了解市场行情的窗口。一般很多商家大多自己有固定的渠道和工厂,合作顺利的话,持续合作没有很大问题,能够实质性地解决销售问题。
●学会发朋友圈●朋友圈是一个社交的窗口同样也是一个最便捷的社群工具,虽有过亿的覆盖率,但是绝对是产品展示的最廉价方式,发圈每个人都会,刷圈每个人都喜欢。都是熟人,只要产品好,信任感会很快建立,一批老客户便收入囊中。
山东蓬莱红富士种植者汤伟自家有几亩苹果树,每年的苹果销售都靠苹果收购商上门,基本没有和消费者真正接触的机会,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苹果销售到了哪里。
走生态种植以后,成本增加,他意识到不能再靠批发,于是每天在朋友圈记录下苹果的种植、开花、结果、成熟、采摘等情况,想吃苹果的朋友就一个一个找到他,慢慢有了第一个苹果销售客户群。
蓬莱仙岛旅游业繁荣,在景区摆摊的汤伟会添加每一个来吃苹果的客户,群里面的人便五湖四海地发展。
一到苹果收获,订单也就来了,目前客户群已经保持在了一千多人,顺带还卖一些本地的海鲜。
●学会直播打破不信任●说到直播很多人会说,直播很难,但是直播是最廉价的场景化,最直接打破消费欺骗的一种手段,可以选择直播环境、生产过程,更加精细的可以直播土特产的吃法或者制作过程。并且现在直播的平台很多,只要坚持就能有成果。
恩施州宣恩县黄坪村黄金梨专业合作社,“网红”主播帮助直播卖梨。短短0分钟,网上成交额达多元。
村红“阿土”,以“穿越”复古形象直播烹饪自己老家的黑猪肉,1小时吸引10万网友围观,很多观看直播的粉丝边看边下单,一下子卖了3万多斤。
上面两个例子是利用了网红的流量,但梅子想表达的是,直播带来的客户维护作用不能小看,有一定的老客户以后,直播能起到很好的粘性作用,牢牢地抓住这些购买力超强的客户比费力的发展一个新客户要划算很多,天猫淘宝的数据显示,老客户才是业绩的最大贡献者,很显然目前的形式来看,不会利用互联网的涉农者只能被淘汰。
梅子说的这三种方式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适合规模不大还在小打小闹的涉农者,想要真正的把家乡的土特产做好,还是需要认真地策划,走上标准化和品牌化。
当然,“一个地方的土特产想做成产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地方政府的支持,资源独特,领军人物和龙头企业的专注聚焦”。
第一,品牌定位准确,品类独占。如说起枣子大家第一反应是“好想你”定位做枣,说起粉丝品牌,大家都知道“龙口”,等等。
第二,善于创新,敢于突破地域特产概念。如凉茶是广州特产,但王老吉并没有说自己是广州特产,淡化和突破了地域特产概念,而使自己走向成功。
第三,营销创新模式。营销模式创新是特产成功主要原因之一,凡是成功企业在营销和经营模式方面都有创新。
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9年前,张玉鹏辞掉在北京的媒体工作,揣着3万块钱,回到东北老家“种地”。村里人都觉得张玉鹏肯定是“疯”了,跳出了“农门”,竟然又跑回来当“农民”。
张玉鹏的确“疯”了,戴着草帽,挽着裤腿,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做起了“职业农民”,摸索出了一套把初级农产品做成全产业链的打法,用最初创业的3万元做成了几千万的大产业。
老家的冰葡萄成了他的切入口,筹资万建设了酒厂,却迎来00万吨原酒无法销售。正在走途无路的时候,妹妹的微店进入视野,他决定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