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百本经典”是学校“四个一百”育人行动的重要一环,旨在帮助同学们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科学思维、拓宽学术视野、滋养精神世界。南洋书院党总支号召全体党员同志和入党积极分子做“一百本经典”阅读的践行者,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擦出思想火花,总结精华荟萃。现刊发部分优秀作品予以推送,以供学习交流。
《围城》围住了什么?
计算机52姬涛
《围城》一书被称为“新儒林外史”,是一篇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读完钱钟书先生的这本书之后越发体会到了围城这两个字所围住的是人心。书中最有名的一句话要数关于婚姻和人生的一句话,“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进了去,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但我觉得这句话只是围城的表面含义。更深的意义,围城是说人本来固有的劣根。我们总是想要试图冲破自己的种种陋习,但是却深陷其中。
围城的一开始,是围绕一个谎言展开的,这个谎言是方鸿渐留学的假博士文凭。方鸿渐的这张假博士文凭,让他逢人便说自己不看重文凭,觉得毫无用处,但是事实上他却因此受益颇多,也渐渐深陷其中不再反驳。甚至在办假学历的时候,这样安慰自己——“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这其实是人性的一种儒弱,似乎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宽怀十分,而对于别人苛求十分。面对自己的错误总会找这样那样的借口说辞,而并非勇于面对,在对自己的无限宽容下,我们深陷其中,就像小说中的所有故事来自于这个文凭谎言。
我想,围城的另一圈可能是人的自私。围城的故事发生在日军侵华,国难之时,每一个角色的粉墨登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职业。比如说是方鸿渐,赵辛楣等留学归来的学子,很多的报社记者,租借巡逻的军旅官兵,还有各种普通人,车站站长,船上的船工,酒店的店小二。钱钟书先生笔下给予了这些人物不少色彩,他们的出场总是带着场面的混乱,吹牛皮,挖苦,讽刺,看笑话,拆台,占便宜,官僚,撒泼耍赖,极写人间丑态,其实还是那样一个年代下中国人的自私和无礼。对待父母置若神明,无论对错,对待他人毫无善心,一心想着自己如何得到好处,人生百态,却始终没有国家将要灭亡的危机感。那些人深陷其中,与这样的一座围城时刻纠缠,却始终难以逃脱,在作者笔下可悲也可怜。
围城还有一层含义,也就是关于思想的围困。围城中特意选取了女学生,甚至是女博士。对于苏文纨,有法国博士的头衔,但是却与方鸿渐和赵辛楣进行爱情的博弈,在理想破灭之时,年龄不小,草草嫁人,这样的生活是媚俗而不负责任,依旧有封建主义的女性固有思想。另外一个角色唐晓芙,偏执的追求女性解放,“占领爱人的整个生命”,和方鸿渐相互喜欢,却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孙柔嘉是方鸿渐最终的妻子,她的思想里有着道家的传统思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好似一种权谋,以柔克刚,工于心计。三位那个年代新生代的女性可以说是代表了不同的三种思想,封建,理想和权谋。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会有这样那样不同的思想,好还是坏其实很难评价,人生的困境和人生观的建立是一个人的又一座围城。
人生其实没有书中写的那样激烈和讽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越来越喜欢给自己画上一个一个的圈,自己深陷其中,难以自救。但是其实最终能够救自己的还只能是自己内心的崛起。在围城中不断挣扎,不如跳出去,简单的生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