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一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ON「陆志刚
无论如何,医生
到老都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人物介绍
陆志刚,男,心内科主任医师,心血管教研组组长。卫计委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培训导师,美国心脏造影和介入协会专家会员(FSCAI)。现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心血管专病委员会冠脉介入组、中西医结合组组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病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心脏介入质检中心检查专家,中国介入沙龙会员,CTO俱乐部会员。
擅长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特别是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衰、顽固性高血压、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擅长于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冠脉造影检查、冠脉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等。
采访笔记我是在上海广告教父邵隆图的家宴上,听到了他的故事,一次急性心梗的子夜抢救,他如神兵天降,患者愈后感激不已,却从此失联。几年后通过SMG找到他,相约在承载上海记忆的“新上海”照相馆见面,然后拍下这张合影。言者无意,我却记住了这个名字:陆志刚。
“见面时,你还能记起那个病人吗?”我问。“手术做完就忘了,赶紧回家睡觉,早上对老婆说,我晚上出去过了,她听了大吃一惊。这种情况太多,真的记不过来。”他说。
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志刚,擅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衰、顽固性高血压、急性肺栓塞的诊治,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冠脉造影检查、冠脉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等。
其实,早有人说他是明星,以六院为拍摄地的《急诊室的故事》中,他是其中一集的主角,“病人心梗,要装支架,家属狐疑质问,进导管室,病人发生室颤,马上电击抢救,病人尚有知觉,大声惨叫,家属听见,拍窗大怒欲破门而入,千钧一发。”他说,什么都不顾了,没有犹豫,只管抢救病人,一走神,病人就没命了。“也不能怪家属,毕竟是亲人,性急起来表达方式不同。”
他说,做医生二十多年,幸福感来自于真的就把无数病人救过来了,他说起第一次独立做支架的犹豫和后怕,恍如隔世。“十多年前,装支架并未普及,这种技术就是一张窗户纸,捅破就会了。”
作为心内医生,他敢于用新药,尝试,自己摸索,不人云亦云。他的病人在帖子上留言都是,幸好陆主任收治了我。“我们的介入治疗数量不算最多,在上海排在七八位吧,但是病种最全,几乎什么病种都收治,尤其是复杂的,没得推,我们推了,那些附近的老百姓怎么办呢?”
他许多次提到纯粹这个词,他想做一个纯粹的医者,庆幸除了临床,科研压力不算太大,“但还是要给自己指标,SCI文章有两年计划,还要带教,教学生病例讨论分析,一个个真实病例滚下来,能耐蹭蹭蹭见长。”
他说,人生最纯粹的是年代,那个时候,医生都被人尊重,医患关系很真诚。有时候他会怀旧,就在年代那些热血沸腾的片段中,满足而充实。
我会心一笑,我的年代,也是如此纯粹,大街上流行喇叭裤,九寸黑白电视里是“万里长城永不倒”“浪奔浪流”,曾雪麟折戟“5.19”,中日围棋擂台赛,江铸久连下五城,直逼大竹英雄。那是个美好而纯粹的年代,那时候还有海子,北岛,舒婷的诗歌,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
他很赞同,“无论如何,医生到老都要有一颗赤子之心,一个纯粹的安静的灵魂。”他说。
1寻找救命医生
上海电视台曾有一个节目,叫做“大家帮侬忙”,将镜头对准小区弄堂,尽心竭力帮助大家释疑解难。一年多前,节目组收到了一封观众来信,信中说,想请大家帮忙寻找一个医生。
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位观众在两三年前,太太忽然胸痛发作,被匆忙送到医院,确诊是突发心梗,需要转院,家属当即拦车直奔上海市医院。
医院心内科的24小时急诊绿色通道,已经开通了十多年。当晚接到病人后,值班医生像往常一样,迅速通知手术医生,做术前检查。因为反应迅速,病人的情况完全符合手术时间窗,手术顺利完成,不久病人痊愈出院,一切如常。但是,究竟是哪位医生为患者实施的救命手术,家属一头雾水,也无从谢起。
于是,节目组根据观众信中的描述,来到了医院寻访,查了病历记录,才确定了当晚接到电话,医院,轻车熟路做好了手术的,正是陆志刚主任。“对我来说,其实是家常便饭,实在记不得许多。”陆志刚笑道。
不久,电视台约了双方在位于淮海路瑞金二路39号的“新人民照相馆”碰面,拍了一张极有意义的合影,记录了一段奇妙的缘分。
陆志刚,出生于年的上海,因为家里人从医,医院的环境里长大。等到他考大学时,毫无疑问,所有的志愿都填上了“医科”。
进了第二医科大学,陆志刚不同常人的天分开始展露出来,他记忆力超群,折磨着无数医学生的枯燥的背诵内容,一点都难不倒他,医院做实习生时,有一次跟随主任查房,在主任头头是道地分析病情时,他没有现场做记录,被主任质疑后第二天凭借记忆和对病情的理解,写出了完整的查房记录,获得了主任的认可。
虽然有天赋,但更要努力。毕业后经过一年多的内科轮转,陆志刚确定留在了心内科。当时很多同学对心内科存有恐惧——杂音很难听出来,而从乱七八糟的折线生成的心电图中找到某种规律、某种症状,就更加困难了,需要大量的练习。工作时间,学习巩固的机会不够多,陆志医院,跟着那些心内科医生听诊。
刚到医院心内科没多久,陆志刚就遇到了一次遗憾。那位女病人得的是围产期的心肌病,生完了孩子,心功能极度衰弱。三四个月后,还是因全身器官衰竭走了。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一个生命在眼前逝去,“这个时候非常无助,面对这个年轻的母亲,我只能安慰,只能说谎。去世对她来说,可能是个解脱。这个病到现在,除了换心脏,也还是没办法解决,最近,我们又碰到类似病人了,已经过去了20年了,还是解决不了。”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病人命悬一线,甚至当家属都觉得没有指望的时候,陆志刚硬是顶住压力,将病人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这时候,他会格外欣慰。“我从手术室出来,看着家属们呆滞的表情,跟他们说,病人已经救下来了。家属当时就哭了,跪地感谢我们。这种场面,实在令人感动。”
2捅破窗户纸初到心内科轮转,只在普通病房呆了一个礼拜,陆志刚就被安排进了监护室。他很吃惊,跟组长说,换人吧,我刚来,啥都不懂,搞不定的。但是组长说,病人情况好坏总会判断吧?不会不要紧,发现情况去叫上级医生就好了。于是他就在监护室留了下来,经历了无数的历练,如今,他已经变成了被叫的那个人。
这么多年来,陆志刚经历了PCI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手术在国内的起步阶段,从摸索阶段到成熟,遇到过无数的病人。他坦言,上世纪九十年代,医患关系还非常融洽,患者都愿意相信医生,但是这些年来,医患关系却在往令人担忧的方向发展。
年,支架手术刚开展不久,六院只有一台机器,当时陆志刚虽然可以操作支架手术了,但是都是在科主任殿后的情况下完成。一个周末下午,来了一个心梗病人,要做支架手术,但是不巧的是,唯一的那台机器坏了。值班的医生不知就里,告诉家属可以做,后来知道坏了又只好通知说不能做。家属就惹毛了:一会儿说可以,一会儿说不可以,是不是不想做,在忽悠我们?
陆志刚赶到,劝说安抚着家属,医院,医院的机器进行手术。但是,当时主任不在上海,没有了老师保驾护航,他心里忐忑。所幸,最终过程有惊无险,手术顺利完成。这次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从此以后,面对复杂的支架手术,他再也不会寻找寄托,忐忑不安,“这就是一个医生的成长。”他说。
即使非常复杂的重病,现在他也会不急不慌,跟大家一起商量,他说,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六院的心内科病种非常齐全,心衰的病人,医院怕出事,我们会收进来。我们不怕科室指标完不成,实际上,我们的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好。”
3急诊室的故事《急诊室故事》是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急救纪实真人秀节目,其中一集的主人公,就是陆志刚。
又是一个心梗的病人,在病情发作后被迅速送到了医院。当时完全符合治疗时间窗,医院马上安排了手术,值班医生和家属谈话,让家属在相关材料上签字。但是家属看着手里的文件上面密密麻麻的术语,,有些犹豫了,在给自己的朋友打了一通电话,反复确认了一些内容后,才下定决心签字。
在手术过程中,意外发生,病人出现了室颤。陆志刚马上开始准备电击除颤。但是,抢救过程中的电击是来不及做镇痛麻醉的,所以病人会感到疼痛,哇哇直叫,声音穿透了走廊,传到手术室外面,家属听到,一时心情激动,下意识地拼命砸门,想要闯进手术室。“幸好玻璃还算结实,同时让同事把导管室的那道门关掉了。当时一心一意想把手术做下来,这时候如果害怕了,病人这条命就没了。”
手术结束,家属愤怒地围攻医生,同事们对此非常灰心,都不想搭理他们,但是陆志刚作为手术医生,认真、耐心地跟家属解释了病情。交代完了之后,家属才稍微平静了一点。一场风波终于过去。陆志刚对这些家属的行为表示理解。“站在家属的角度,他们的确需要情绪的宣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缺乏一个前期的教育和沟通。如果之前的教育多一点,病人家属对此有所了解,可能就会更配合。”
口述实录
唐晔六院心内科在上海处于什么水平?陆志刚在上海中等偏上。我们的特色是“全”,每年的手术量一千多台,在上海排六七位,超高难度的手术也可以做,擅长危重病人抢救。我对科室的年青医生说,危重的病人,大家也不要怕,如果最后转危为安了,你就有提高了;如果看到重病人就绕着走,你就永远无法提高。唐晔您的用药特点是什么?陆志刚我非常谨慎,但是对新药也非常敢尝试。比如利钠肽(新活素),治疗心衰非常好,尤其是急性心梗以后的心衰。当时他们在做推广的时候,我有怀疑,也听到传言说使用后死亡率很高,并且这个药很贵,还不能医保。但是有一次,我尝试了一下,确实把病人救了回来。于是后来越用越多,现在这个药,已经成为我们治疗心梗以后心衰的首选用药了。有个江西的病人,突发心梗,医院已说不治。家属来问我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案,我就推荐了这个药。当晚家属从上海买了一支,乘火车赶回到江西,我在电话里告诉当地医生怎么用。第二天查房,病人已经活过来了,神奇的效果让当地的医生称奇。唐晔听说您定期给学生做病例讨论,讨论的内容是什么呢?陆志刚我要求每一个到我科来轮转的同学,一定要经历病例讨论,本科生的底子一定要打好。讨论的时候,大家一起发表意见,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临床思路都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就实打实学会看病。唐晔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呢?陆志刚首先把病人眼下的问题解决了,其次是让病不要复发,所以不做预防不行。我们每个月有一次患者教育,我有时还去电台、电视台做心血管健康讲座——这非常重要,在抢救心梗病人的时候,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不遗余力做宣教,病人不到这个地步,不会去想,不会去听,尤其是中青年,根本不看电视,也没时间看电视。唐晔怎么来预防心梗呢?陆志刚我们的急诊心梗每年三百台左右。发生心梗的原因很多,生活条件好了,心梗反而频发。预防就是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但是这种教育落不到三四十岁的人身上。看电视、听广播不符合现代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以后我们要在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北京怎么样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