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ffreyB.Geske
源自:EurHeartJ.
译者:Dan
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以遗传性心肌肥厚为特征,而非继发性病因致心肌肥厚。性别差异在许多心脏疾病中有研究,如心衰、心瓣膜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等,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性别差异尚不明确。
近日,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的Jeffrey等学者在EurHeartJ.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HCM患者生存率更低,且女性性别是与HCM患者死亡率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
该研究纳入梅奥诊所的位HCM患者(年1月至年9月,平均年龄55±16岁,女性有人、45.2%,40%患者NYHA分级III-IV),收集其生存数据并随访至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9年。所有被纳入的患者都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大小、左心室重量指数、室壁厚度及射血分数,左心房容积指数(扩大≥34cm3/m2)、二尖瓣反流程度、右心室收缩压(RVSP,35-50mmHg,以评估肺动脉高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静息时梗阻≥30mmHg,Valsalva动作、吸入亚硝酸戊酯或运动引起不稳定梗阻≥50mmHg)。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率,运用时序检验P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HCM患者的生存率,并将其与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得出的相应年龄、性别层人群的预期生存率进行比较。运用Cox风险比回归分析评估性别与全因死亡率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女性HCM患者比男性患者的年龄更大(59±16vs.52±15岁,P0.),既往高血压患病率更高(49.1%vs.43.4%,P=0.)、症状更重(NYHA分级III-IV:45.0%vs.35.3%,P0.),生理性左室流出道梗阻发生率更高(77.4%vs.71.8%,P=0.),二尖瓣反流更多(中度及以上:56.1%vs.43.9%,P0.),E/e′比更高((n=;20.6vs.15.6,P0.),肺动脉收缩压更高(n=,40.8±15.4vs.34.8±10.8mmHg,P0.),心肺运动功能更差(n=;摄氧量VO2占预计值比:62.8±20%vs.65.8±19.2%,P=0.),进行室间隔酒精消融术治疗者更多(4.9%vs.3.0%,P=0.),但行心肌切除术者比例相近(28%vs.30%,P=0.24)。
在随访期间,有例HCM患者死亡,其中位生存时间是9.0年。女性HCM患者比男性的生存率更低(图1,P0.),男、女性患者预计5年、10年生存率比分别为:91.1%vs.85.1%、82.0%vs.70.8%。以NYHA分级分层,女性HCM患者生存率都更低(NYHAClassIII-IV,n=,P0.;NYHAClassI-II,P0.)。以心肺运动试验分层比较,男、女性患者间死亡率无差异,而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女性患者比男性生存率更低(P0.)。与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得出的相应年龄、性别层人群的预期生存率相比,HCM患者的生存率更低,女性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降低值比男性患者的更多(分别为5.4%vs.0.9%,8.1%vs.0.7%)。
图1.不同性别HCM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女性HCM患者生存率更低。
在多变量模型中(女性性别、年龄、NYHA分级III/IV、房颤病史、冠心病、高血压、ICD植入、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女性性别是与患者死亡率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如表1)。运用倾向评分校正Cox风险比模型,女性仍与HCM患者死亡率相关(HR1.17,95%CI1.07-1.25,P=0.)。
表1.HCM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多变量预测因子,女性性别是与患者死亡率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指出,女性HCM患者与男性患者间存在较大的血流动力学、预后差异,女性患者年龄更大、症状更多,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室流出道梗阻发生率更高(即使左心室质量指数一样),这提示可能存在诊断不及时。临床医生需要意识到性别在HCM患者的诊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女性患者或可从加强监护、药物甚至尽早室间隔削薄治疗中获益。
本文编译自:
GeskeJB,etal.Womenwith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aveworsesurvival.EurHeartJ.Dec7;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