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春归总有律,几番寒起一阳来。
在新冠疫情防控已常态化的当下,我院住培全科医学专业第4期读书报告会暨级全科住培学员交流会于年12月29医院内科楼四楼全科教研室成功举行。
本次分享会由全科教研室副主任、助理全科基地主任吴耿茂副主任医师宣布第4期读书报告会暨级全科住培学员交流会开始,吴主任指出:为了培养全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查阅文献、总结知识、沟通表达等能力,从年开始举办读书报告会,开展旨在把在各个临床科室中轮转的学员们汇聚到一起,把积累的知识和感想以及见解总结起来,分享给大家;在分享中学习经验,在分享中共同进步。
接着,全科基地教学秘书李依蓝副主任医师主持,基地教学主任郑晓鹏副主任医师、助理全科教研室副主任廖伟斌主治医师、国家级师资许林生副主任医师,级学员代表及级全体学员等参加报告交流会。
其中级5位学员以轮转科室学习大纲病种为主题,书本为基础,贴近临床,切合实际,结合最新的医学诊疗指南,向大家分享经验,道出体悟。此次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邓淇山—糖尿病的诊治
邓淇山同学较为系统全面地为我们介绍了糖尿病的诊治。我国是糖尿病大国,二型糖尿病居多,可引起全身多处器官脏器的损害及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这时候血糖的控制尤为关键,必要时需应用胰岛素,邓淇山同学为我们讲述了胰岛素的适应症,强调了医学营养治疗的计算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分享了最新的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更新要点,如: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噻唑烷二酮有加重充血性心衰的风险、新添章节“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更新CKD进展及就诊频率等。
张子河—冠心病心肌桥病例分享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心肌供血主要在舒张期,收缩期心肌血流灌注减少,正常冠脉血流无明显影响,而心肌桥压迫可以持续到舒张中晚期,张子河同学强调:收缩期压迫越严重,舒张期受压的时间也越长。心肌桥可以造成类似冠心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无症状意外发现者无需治疗,可指导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教育、控制高危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等,行药物治疗时首选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行手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心绞痛,心肌桥患者禁用硝酸甘油,因其可加重心肌桥狭窄。
朱建明—急性左心衰基层诊疗
正如朱建明同学所说,急性左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见其在临床诊疗的地位之重。在基层诊疗时查BNP≥ng/L,NT-proBNP≥ng/L时,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及心脏超声检查可初步诊断。朱建明同学还强调急性心衰分型的病情评估(分为干暖、干冷、湿暖、湿冷,其中湿暖最为危急)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容量管理,如尿量、摄入液体量控制。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病情、医院实际医疗处理能力决定是否转诊,如:无法确定病因、心源性休克、拟行介入或外科治疗等情况时均应医院治疗。
吴健民—疑难病例分享
吴健民同学通过介绍一例疑难重症的病例,向我们分享了临床诊疗过程中容易被误导的一面。该病例入院诊断为:1.脑震荡;2.舌咬伤;3.气促查因:吸入性肺炎?心力衰竭?4.G1P0A0孕30+4周宫内妊娠单活胎,经过多科会诊、转ICU治疗、全院大会诊后考虑诊断:感染中毒性心肌炎,心衰,肺部感染,考虑与围产期心肌病相鉴别。最后查冠脉CTA+肺动脉CTA示肺动脉栓塞进而推翻前述部分诊断。告诉我们在疑难病例面前,主观因素有时候可能会成为通往真相道路上的绊脚石,耳听不一定为实,辅助检查结果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善于抓住证据,找准方向进一步深究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都需要好好学习的真本事。
高均奎—运动性神经元病
运动性神经元病是指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地侵犯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运动系统进行性变性病。高均奎同学分享的病例临床表现为舌肌萎缩,下肢小腿肌肉萎缩,肌电图提示广泛性神经源性损害,进而经验性诊断运动性神经元病中的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PSMA)。他指出,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的要点在于病理反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病理反射呈阳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病理反射为阴性。
本次读书报告分享会的圆满成功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指导,离不开同学们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全科医学专业住培基地提供的良好平台。在分享中学习经验,在分享中共同进步,同学们普遍表示收获颇多,也祝愿全科基地读书报告活动越办越好,促进全科医学全面发展。
同时,级学员们还交流了入培以来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等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