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看到的是黑白,心中却是一片赤诚。医院,有这样一位“读片无数”,拥有“火眼金睛”的放射科影像专家——张维明,他就像战斗前机敏的侦察兵,面对影像报告黑白图像背后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没有丝毫的懈怠与差错。18年的临床工作中,作为放射科领域“侦察老兵”的张维明一直兢兢业业,在纷繁复杂的病灶中寻找蛛丝马迹,磨就出了一颗“金刚钻”。年中国医医院“好医生”。
“同病异影、同影异病”
黑白影像中寻找蛛丝马迹
在大众眼中,对于放射影像科的认识,似乎还停留在“一键拍片、两眼阅片,全靠设备”的刻板印象,然而事实远非如此。不是只有用药开刀才能治病,放射科医生和临床医生一样,也能通过一双慧眼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都与影像诊断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了全面的信息,经过综合分析与判断,才有可能充分认识疾病的本质。
张维明强调,影像学诊断领域有句老话叫“同病异影,同影异病”,这一直是临床影像诊断工作中的挑战,对于疑难病例,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或临床病史等资料来综合判断。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难于判断和定位的影像,比如早期肺癌筛查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这考验的就是我们的临床经验与细节分析。”张维明坦言,放射科医院来自各个科室的患者,不仅需要影像诊断经验,更需要临床各学科的知识做支撑。在诊断和病例会诊中始终保持一份耐心、严谨和细致,是张维明一直所坚持的,凭着这种严谨求实的态度,他的诊断不断成为临床诊断的“标准”。
曾经医院被疑诊为早期肺癌,张维明认真研究了患者的病史及影像学资料,认为患者目前可能只是普通的炎症,建议再观察一段时间,然而由于患者的过度焦虑,做了肺叶的切除手术,手术过后经过综合评估,发现的确仅仅是炎症。“有些手术无需做,医生应该尽量避免无效治疗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额外的经济负担。”张维明感慨地说。
放射科的“老侦察兵”
一双慧眼识病灶
“火眼金睛”绝不是一天练就的,这离不开多年的历练和积累。从医18年,对影像专业的热爱让张维明甘于付出,多年来,他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医院放射科进修学习,在影像诊断工作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心脑血管、大血管、外周血管及结构性心脏病影像诊断及介入诊疗有较深造诣,使众多患者受益。
“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不仅要学习影像学知识,还应掌握更多的内科、外科及免疫的相关疾病知识,懂得如何诊断出和它有关的一系列机体变化。”张维明说,放射诊断是经验医学,所有更新换代的先进设备是辅助设施,关键还是要靠自身不断地学习,要善于从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技术创新,要不断从细节中发现问题。
“严格规范诊疗,该治疗就治疗,该随访就随访,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张维明多年的行医路,每一步都体现着医者的严谨与认真。据他介绍,医院于年与中医院合作,十余年来,医院开展的心脏病的诊断数总量位于山东省前列。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的心脏磁共振,作为诊断心肌病的金标准,虽然比较费时费力,医院不仅率先在青岛市内开展,而且还能做精做强。“医院来看病,我们医生就一定要把他们的问题解决,最起码的也要把疾病诊断清楚。”
时刻保持谦逊与专注
“病人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
“在患者面前,我们永远是个小学生。”医学巨匠、协和“泰斗”张孝骞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同时也是张维明的肺腑之言。也因此,作为一名放射科的“老兵”,越是到现在,张维明就越能理解那面对复杂世界和复杂病因下有一颗赤子之心是多么的重要。同样的症状也可能有不同的病因,面对千人千面的患者,张维明从来都是认真全方位把握,针对每个个体“量身定制”,全面客观基于细节证据做出诊断。
张维明说,“就比如冠脉CT的检查,病人的心率、体重等都会对图像的成像质量有影响,从而影响你最后的判断。这需要不断根据个体化的病人优化设备参数,从而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很多人会担心,CT检查辐射量较高,会对人体造成很大损伤,张维明否认了这样的观点,“近年来,影像设备能够应用到临床都是会经过相关部门检测通过的,辐射剂量都是非常低的,只要合理、规范应用对人体造成损伤是很小的。”
老话说,学医是学共性,而治病是治“个性”。通过对前沿文献的不断钻研与学习,张维明逐渐提高了对疾病个体性的认识,患者诊断“一人一案”,使他养成了坚持用“小本本”记录疑难病例的习惯,每当做出较高符合率的影像诊断结果时,都会让张维明倍感自豪。针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其好发疾病类型是不一样的,比如肺癌是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乳腺癌则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这需要放射科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全面观察与认真分析。
“出具诊断报告之后,我们最希望的就是患者能用既重视又不过分焦虑的态度来对待,就像肺癌等癌症,一般建议年龄大于50岁,有高危环境接触史、肺部职业病史、慢病史或有肿瘤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人群每年做一次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仍是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其生命质量的最有效手段,对医患双方来说都是最理想的状态。”
甘做幕后英雄
却有患者认准了他
放射科医生一般不与病人密切接触,相比外科、内科医生,放射科的医生更像是“幕后英雄”,不过张维明这位“幕后英雄”也有被人认出的时候。一直以来,医院经常会有一些长期患病的老患者,就“认准”张维明,喜欢找他为自己看病。医院的退休老职工,因为肾病就医多年,后来张维明发现片子里的病灶发生了变化,建议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例显示的确是囊性肾癌。
自此以后,医院复查,都会专门找到张维明进行诊断,听到他口中“复查结果很顺利”的结论,才会安心。同样有病人在做了切除左肾肿瘤的手术以后,张维明发现其右肾又出现了肿瘤,“由于发现早治疗及时,病灶顺利切除,最终患者也是平安康复出院”。认准了张维明的患者有很多,对他来说,能得到病人的认可,就是最大的满足。
先进的检查室是战场,X射线、CT、MRI(磁共振)就是武器,一个好的放射科医生抵得上一个全科医生。“那些不幸罹患疾病的患者,痛苦往往不仅仅来自身体,四处求医带来的精神上的疲惫更是令人难以承受。作为放射科的医生,你能做什么?你就是把诊断做到最接近于事实的真相,出具字字斟酌的影像学报告,严把诊断关,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诊断。”
不只是一份工作
更是无尽的信仰
“对于医生这个职业,你一开始可能只是把它当成一份工作。但是当跟病人接触多了之后,你就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和情怀。”记者采访间隙,张维明接到科室人员打来的几个电话,作为放射科主任,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错综繁杂,他却始终秉持着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力争把所有的工作做精做细。
疫情防控期间,除了当好临床医生的“眼睛”,放射科也充当防疫先锋的角色。作为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防线,放射科医生做好患者的胸片和肺部CT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当整个工作环节变得更为复杂,为了切实做好院感防控工作,面对成倍增加的工作量,张维明依然满腔热忱,工作中总是以身作则,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医院放射科发展与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无愧于“隐形”战线里幕后英雄的称号。看到更多的患者从点点滴滴的改变中实实在在地获益,张维明深觉,这么多年的付出,都值得。
来源:青岛新闻网健康
记者:申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