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诱导心肌病大鼠模型分析AMEM

药物性心肌病是一个重大的医学问题,早期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对心肌损伤患者治疗有重要意义。近日,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VibhuduttaAwasthi团队通过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发生心肌病后比较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检测心肌损伤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基于初始心电图,循环生物标志物水平及SPECT。PET是一种替代的成像方式,比SPECT提供更好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并可以对治疗过程进行监测。VibhuduttaAwasthi团队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使用2-脱氧-2-[18F]氟-D-葡萄糖(FDG)通过PET对药物诱发心肌病的检测,并将其与使用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Sestamibi(MIBI)的常规SPECT技术进行比较。

SPECTofisoproterenol(ISO)‐inducedcardiomyopathyinratsusing[99mTc]MIBI

该团队以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肌病为模型,并用血浆肌钙蛋白和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证实了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损伤。通过在异丙肾上腺素给药之前和之后进行了[18F]FDG/PET和[99mTc]MIBI/SPECT,他们发现给药前后,视觉观察上,[18F]FDG在心脏中的积聚发生变化,[99mTc]MIBI却没有,然而通过图像分析发现,给药后,[18F]FDG的心肌吸收降低了60%,而[99mTc]MIBI的心肌吸收降低了45%。因此,[18F]FDG在对药物性心肌病进行成像方面比[99mTc]MIBI更敏感。Grosshistologyofisoproterenol(ISO)‐inducedcardiomyopathyinarats.

而且该团队认为,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心肌病比灌注对细胞代谢的影响更大,因此与[99mTc]MIBI在心脏组织中的积聚相比,其导致[18F]FDG摄取的变化更大。

此研究首次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模型中证明了[18F]FDG/PET对心肌损伤进行成像的实用性。引用此论文

Houson,H,Hedrick,A,Awasthi,V.Drug‐inducedcardiomyopathy:Characterizationofaratmodelby[18F]FDG/PETand[99mTc]MIBI/SPECT.Anim.ModelsExp.Med.;3:–.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renkaoyan.net/lcjc/7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