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的提高、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人民群众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几十年来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为主的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占据了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的85%以上,城乡居民的就医费用中,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和治疗占据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支出。
正是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我国的医疗保险政策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最早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时候,医疗保险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统筹基金主要用于保障住院报销使用,最近的十几年来,医保政策建立了更多的门诊保障制度,特别是在门诊慢性病报销的保障方面,出台了一些新的规定,将原先不能报销的门诊慢性病费用纳入了医保报销,城乡居民方面,还取消了个人账户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划拨比例也调低了不少,将这部分资金平移用于门诊报销使用。
慢性病有很多,但是纳入医保报销的慢性病却不多,一般各地也就几十种;当然各地都会有点大同小异,毕竟由于气候、水土、生活习惯的不同,患病人数和患病种类会有所差别;所以在种类上多少有点不同,但是最常见的几种还是差不多的。纳入医保报销的慢性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2类,一类是长期治疗类的,还有一类是长期用药类的,长期用药类常见的有以下22种
分别为:长期门诊用药类慢性病22种:(1)脑卒中后遗症;(2)重症肌无力;(3)精神病;(4)高血压病;(5)糖尿病;(6)结核病;(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梗塞、搭桥术、支架植入术后);(8)慢性心功能衰竭(I级以上心脏合并心功能不全、慢性房颤、原发性心肌病);(9)慢性肝炎(肝硬化);(10)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哮喘);(11)慢性肾病;(12)癫痢;(13)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14)痛风;(15)股骨头坏死;(16)艾滋病;(17)类风湿湿关节炎;(18)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19)泌尿系统结石病;(20)重度骨质疏松症;(21)甲状腺功能亢进;(22)强直性脊柱炎。
各地在病种设置上可能稍微有点不同,常见的几种是各地都有,总体来说都差不多。二类慢性病的申请方式有点不同,在确诊后,一些慢性病还需要有时间的限制,或者说要有并发症才能申请备案。审批通过后的慢性病会在医保系统进行备案,备案后在医院窗口就能报销,非常方便,而且现在一些慢性病还开通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省外异地就医的也能报销。
二类的慢性病和一类长期治疗类的慢性病有所不同,其主要差别在于二类的慢性病是长期用药,报销的时候会设置年度封顶线,一年只能报销一个固定的金额,这个各个省份有所不同,江西的报销封顶线就是元。而且这个是只能报销元,即便达到了大病保险的报销起付线也不能超过这个封顶线。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地区封顶线会更高,但是一般都会有,而且这个很多也是经过专家测算,总体来说还是够用的。
慢性病会导致身体变得更差,在治疗时,很多医生和患者会用一些跟慢性病治疗无关的药品,这个容易造成基金出现赤字,不符合基本医疗的原则。所以各地在对慢性病治疗进行规定的时候,会加上一些小目录的限制,一般就是只能报销慢性病及其并发症有关的治疗和用药,其他的费用不予报销。比如说一个高血压慢性病患者,在购买降血压的时候,同时感冒了,需要购买消炎药,这种时候,消炎药就不属于慢性病的报销范围了,一些地方要注意,一些药品要分开处方,不然容易导致整个处方都无法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