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体心脏保存时间延长至8小时协和医院这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一颗由广西南宁器官捐献志愿者捐献的心脏,经过7个小时转运,在一位14岁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胸腔内强劲而有力地跳动着。10月31日,这名少年兴奋地说:“生活充满阳光。”

一路呵护这颗心辗转公里的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王寅医生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由于供体心脏的保存时间从以往的4个小时延长到8个小时,跨地区心脏移植的救援半径大幅延长。这意味着即便在我国边陲,医院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心脏移植供体的“迁徙”,大量患者因此获救。

10月31日

医院

对外公布

心脏移植团队对例心脏移植患者跟踪评估

结果显示

用其独立创新技术保存、转运的供心

冷缺血8小时与4小时移植后的效果无异

通过医学评估

冷缺血8小时供心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据了解,心力衰竭是全球唯一持续增长的心血管疾病。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而言,心脏移植是最有效治疗手段。但因供心资源十分稀缺,且其保存安全时间相对于肾、肝、肺供体更短,难以满足患者救治需求。全球每年约10万人需要心脏移植,仅例左右能等到供体、完成移植,提升心脏移植数量与质量是国际心血管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传统技术下,一颗供心置于低温器官保存液中的冷缺血安全时间在4小时以内。但我国幅员辽阔,有时供体、受体即使配型成功,供心也难以在安全时间内完成转运,只能被放弃;有时由于飞机误点等原因,供心错过4小时“安全期”,只能眼睁睁被浪费掉。

“如此稀缺的供体资源,却无法拯救生命,让人痛心。我们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健康,医院在心衰外科治疗领域优势,研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心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笃定决心,“一定要破解‘延长供心摘取后的保存时间’这个难题。”

年,董念国在导师兰鸿钧教授指导下开始研究。他们的设想是,心脏在离开供体后如何迅速停跳且保持在相对稳定的0℃至4℃冷环境中,以便更好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但究竟用哪种物质、什么浓度能让供心“秒静”、减少心肌耗能、顺利复跳?在一遍遍推演、动物实验里,团队终于看到了曙光。通过上万次各种实验,他们发现,心肌细胞在一个特定钾离子浓度区间的冷缺血保存液中,可完成这一使命。此后,他们又通过反复改进,完善停跳、灌注、转运等一整套策略,使供心冷缺血时间延长到8小时,并研发出专用转运箱。

年3月,这项名为《长冷缺血供心心脏移植临床应用》的重大医学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心肺移植杂志》上。同年,美国医学经典教科书《胸部外科学》(第九版)前言评价,董念国利用长冷缺血供心技术获得了很好的临床心脏移植应用效果。

年,出生3个月大的小天佑在医院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创下亚洲年龄最小、体重最轻儿童心脏移植记录,其供心冷缺血时间接近7个小时,如今,他活泼、健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融入医者的血脉里、拯救生命的实践中。”董念国说。年,他们团队共完成心脏移植97例,其中近1/4供心冷缺血时间超过6小时。该团队还创造了供心冷缺血最长记录——10小时45分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年以来,我国新增的心脏移植医疗单位90%以上采用此方法进行供心保护,这也使得心脏移植的“版图”骤然扩大,覆盖全国。

据悉,我省心脏移植数量从15年前的10例左右增加到现在的年均例,其移植患者5年生存率达84.1%,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心肺移植水平。

(来源:湖北日报、华中科技大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renkaoyan.net/jbgs/10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