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定义武汉人

年前,

古人类在龟山穴居;

年前,

夏朝三苗部族在此生活;

年前,

伯牙钟子期鸣奏出知音传奇。

鲁山之南,汉水之北,

江汉朝宗,高山流水。

这里是汉阳

汉阳,注解武汉!

在这里,

长江与汉江交汇,

被誉为“中国第一角”的南岸嘴,

天下无双。

长江文明之心以这里为圆心,

美丽面纱,徐徐拉开。

在这里,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伯牙与钟子期

鸣奏出的千古绝唱,久久回响。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这里,

唐代诗人崔颢用绝妙的诗句

勾勒出汉阳之美,

凤凰巷内这株银杏树被称为汉阳树,

这棵武汉市最古老的树,

至今高大挺拔,葱茏舒展。

在这里,

清末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

建立铁厂、兵工厂,

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河,

从此,

这里有了一个代表武汉的

响亮的名称——“汉阳造”。

百余年后,汉阳铁厂旧址旁

有了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纪念一个人给武汉这座城

留下的所有印记。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在这里,

新中国的建桥者在龟山脚下安家,

自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后,

武汉一座座桥梁次第建成,

跨越长江、跨越汉水、

跨越湖泊。

山水养人,文化养心。

山水静美、历史源远流长的汉阳,

滋养着一城好人。

他们,

用一点一滴的善行,

诠释幸福的意义;

他们,

用潜移默化的影响,

成为大家学习的标杆;

他们,

定义汉阳好人;

他们,定义武汉人!

勤政为民

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分局洲头派出所民警王群,扎根长新社区30年,化解一起又一起群众纠纷,帮扶一个又一个困难家庭脱离困境。后来,她干脆将家搬进社区,把居民当成亲人,将一个个为民亲民的故事串成珍珠,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法官”李冲,首创湖北省文明创建十大品牌中的“周二之约”,亲民为民之心令人动容;

武汉市工人先锋号、汉阳区水务局排水班金帮红班,是地下管网的“活地图”,十多年活跃在城市排涝第一线,“他们掏的是淤泥,顺的是民意……”;

琴断口司法所所长施国玲,怀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深厚感情,她和同事们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为特殊人群服务的赞歌,是绽放在社区矫正战线的“铿锵玫瑰”。

他们,

勤政为民,执法为公,

诠释公仆本色。

爱岗敬业

省人大代表、江欣苑社区党委书记胡明荣作为当年武汉最大的“村转社区”的带头人,敢打敢拼,想方设法,带着“泥腿子”洗脚上岸成为“城里人”,让江欣苑社区成为“全国村转社区转型的成功样本”;

汉阳区检察院90后青年干警韩哲昊,从事未成年人检察业务和青年工作,业务精干,能力过硬,写得一手好书法、下得一手好围棋,做朗诵、玩抖音全都不在话下,开展的“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被最高检肯定;

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分局法制大队辅警队长黄鲜工作10年里,移送的刑事案件共计余起余人,无一纰漏;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老师郭三荣一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爱育德,以智育人,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年,她所带班级的鄢钰同学如愿考上清华大学,圆了23中恢复高考40多年来的清华梦。

他们,

干一行爱一行,

爱岗敬业光芒万丈。

坚韧不屈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陈春芳一手养大罹患脑瘫的儿子,一手搀扶起身患尿毒症的丈夫。走出困境后,她又开设脑瘫儿童家庭康复工作室,带领志愿者团队免费帮助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更多困难家庭走出困境。她是身边人眼中打不垮、不服输的“铁女”;

武汉市财政学院老师王桂姣,25年来一个人陪伴脑瘫儿子长大并坚持送儿子上学,直到儿子走上工作岗位;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学生罗贝荻,10岁那年母亲患病,父亲失业,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5年时间里照料母亲的同时,还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成为同学艳羡的学霸。

他们,

遭遇坎坷,却坚韧不屈,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工匠精神

中国中铁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恭义,从事桥梁设计工作30多年,秉承“工匠”精神,让天堑变通途,主持设计的汕头海湾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等,推动了我国悬索桥迈入世界先进水平;

湖北省特级教师、汉阳钟家村小学语文老师桂贤娣,从教30多年来,在教学中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因生给爱十法”,深受教育界称道,成为湖北教坛“金字招牌”。

他们,

将拼搏奉献、开拓创新、

精益求精的“红桥精神”发扬光大。

城市代言

知名作家伍剑,中国幽默派小说的领军人物,长期长年在全国各地宣传汉阳文化,撰写有关西大街等一系列汉阳印记的书,把对汉阳的热爱融入到骨髓里;

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工学博士贺立军,却恋上钢琴,十年来,他游走世界各地收集钢琴,狂砸数千万元建立钢琴博物馆,向世界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知音城市讲解员、90后女生曾丽精通三国语言,热衷各类志愿服务,把武汉故事讲给世界听。

他们,

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

宣讲这座城市的魅力。

孝老爱亲

一边是百岁高龄的养父,一边是久病卧床的公婆,68岁的二桥街居民陈祖英,用实际行动改写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俗语,精心照料患有心脏病的养父,还在他90岁高龄时,陪他去北京、上海、台湾游玩,了却老人多年的心愿。如今可以自己下楼理发、过早,活成了老神仙;

武汉三中老师王小琴,照顾重病前公公5年为他送终,收留上门求助的丈夫前妻,不仅教学水平一流,47岁的她用爱答好了三张“人生考卷”;

五里墩街五合里社区居民王艳萍,多年来,她始终无怨无悔侍奉年迈的父亲,兼顾照料癌症晚期的姐姐以及身患残疾的妹妹妹夫。用柔弱的肩膀,为家人撑起一片蓝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行孝、友爱,赢得了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的广泛称赞。

他们,

懂得“跪乳”和“反哺”,

把孝老爱亲演绎到更高境界。

热心公益

80后社工高峰,作为武汉市首批青少年事务社工,12年来,他和他的团队深入社区、走进家庭,为青少年、老年、社区服刑人员等提供帮扶,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近5年开展公益性活动近余场,服务近余人次;

为帮助戒毒人员,心理咨询师张晓卖掉几十万元房产,投身到公益事业中,让一个个问题孩子得到雪中送炭般的温暖;

老党员、武汉市优秀志愿者毛訇基年从长航电讯处退休后,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20年如一日为居民修理家电、水管,在社区奔忙的身影让人动容。

好药师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向琳琍,20多年来,从普通店员成长晋升为公司副总经理,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坑蒙欺诈,用诚信经营和细致服务赢得了群众口碑。

他们,

活跃在街巷里弄,日行一善,

彰显爱心和公益的力量。

大爱无疆

“我这一辈子都要守望着向妈妈,学习向妈妈。”汉阳区钟家村社区70多岁的老人张晏生,坚持祭扫向警予烈士陵园、宣扬向警予烈士精神30多年,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汉阳区五里街五福里社区居民刘玉莲,年起,把社区当家,调解数百起纠纷、矛盾,让社区近些年的变化有目共睹,自己却不拿一分钱工资;

居民涂艳萍,是长江救援志愿队长江大桥汉阳支队志愿者,三年来深入到汉阳区中小学和社区共培训了六十多场,三万多人次受益,亲手挽救多个落入长江的鲜活生命。

他们,

舍身忘我,不计得失,

写就大爱无疆的意义。

武汉群星闪耀爱心传递,

一城好人筑起道德高地。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

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他们,

只是一城好人的代表。

虽然职业迥异、事迹不同,

但在他们身上,处处体现着崇高品质,

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他们来自基层,

是平平常常、普通群众中的一员,

有的名字或不为人熟知,

但他们的事迹都让人敬佩。

抬头要有信仰、低头要有担当。

新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

诠释了新时代精神。

日行一善,积善成德。

办实事、守规矩、

讲真话、做好事、献爱心。

他们以点点滴滴的积累,

以持之以恒的追求,

成就了平凡中的伟大。

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行,

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

树起了一座座道德标杆。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故事就是一笔精神财富。

上周,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renkaoyan.net/zzbx/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