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鉴定
1、运动性猝死是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2、运动性猝死的常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年轻人大多因为肥厚性心肌病,35岁以上者大多因为冠心病。
3、足球、马拉松等高体能运动易发生运动性猝死,生活中非运动员运动性猝死也经常发生。平时不运动而贸然参加运动者、隐性心脏病者等是运动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4、定期体检,及早识别身体的高危因素;选择合适的运动,运动前热身;运动时严格掌握一个“度”;运动场所配备急救设备等,可以预防和减少运动性猝死。
查证者:李青
医院
年6月5日,一则噩耗席卷了中国乃至世界足球,刚刚加盟北控足球队仅仅4个月的科特迪瓦国脚蒂奥特在当天18时左右集体训练时不幸猝死,年仅31岁。蒂奥特的确切死因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能够肯定的是,蒂奥特的突然离世属于运动性猝死。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根据医学界对猝死的定义以及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目前普遍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运动性猝死多发生在体能消耗比较大的运动中。据欧洲心血管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披露:从年到年,全球范围内猝死的运动员超过名,其中足球运动员猝死的比例占总数的30%以上。
马拉松比赛也是运动性猝死的重灾区。事实上,马拉松运动的由来就是为了纪念一个运动性猝死的青年士兵——跑回雅典报告胜利喜讯的菲迪皮德斯,而伦敦马拉松自年赛事创办以来,已经有11名跑手不幸猝死。
其他运动性猝死的知名运动员还有:曾与郎平并称世界最佳主攻手的美国排球女运动员海曼,中国男排主力队员朱刚,美国短跑名将格里菲斯·乔伊娜等。
其实,更多的运动性猝死发生在生活中的非职业运动员。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冬季晨跑时突然栽倒,医院门口,可惜也没有挽回性命,当时医生的解释好像是病毒性心肌炎引起。当时我们刚上大学几个月,这个同学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据说高中时还是校短跑队队员。
此外,生活中的运动性猝死还常常发生在那些平时缺乏系统性训练而贸然参加运动的人当中。去年我曾提到一个50出头的单位领导,长年高血压不治疗,出事前一年查体已经发现可疑冠心病,但也不治疗。去年年底心血来潮在单位的羽毛球场非要和年轻人打会球,结果打了没几下感觉喘不上气来,坐在旁边休息时突然栽倒身亡。
至于生活中发生在健身房、羽毛球场上的运动性猝死更是数不胜数,百度一下满屏都是。
运动性猝死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运动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为心源性猝死,约占90%。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肥厚性心肌病、冠心病、主动脉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
运动时,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同时心跳的舒张期缩短,心肌本身的自供血减少(心肌的供血是在舒张期完成的)。耗氧量增加而自身供血减少,如果心功能好,心脏完全可以承受这些改变,可如果心脏有潜在或明显的问题时,心脏无法承受这些激变而心搏骤停。
国外学者对-年间例运动员猝死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36%的运动员猝死由肥厚型心肌病引发,冠心病与冠状动脉供血异常致死原因占到了20%,另有2%的猝死原因为主动脉破裂。结果见图。
而在年龄大于35岁的较年长运动员中,冠心病是运动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73%-95%。
美国的一家科研机构曾对年至年全美猝死的名运动员进行了统计研究,在这人中,有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但仅有1人曾被确诊患有心脏病,4人曾经查出存在这方面的疾患,而绝大部分运动员猝死前并知道自己身上隐藏着“杀手”。有专家分析,心血管疾病更多的是在进行剧烈运动的情况下才会显现出来。一些运动员平时就有隐性心脏病,但在休息时没有症状,各项指标也是正常的,所以没有引起重视。当剧烈运动时心脏负荷增加,到了心脏无法承受时就会导致死亡。
我们在运动时应该注意什么?
以上数据大多是对专业运动员的研究,但对非专业运动员也具有指导意义。
对于运动性猝死,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做出准确的预判,不管是专业运动员还是非专业运动员,面临的危险几率都是一样的。尽管如此,运动前后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还是必要的。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我们在运动前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体检非常重要。体检可以充分认识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早识别潜在的高危因素,尤其是对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或猝死家族史者,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疾病史者更应如此。积极治疗“三高”,强烈建议对“三高”要控制达标。
2、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运动量要循序渐进,而且要讲究一个“度”字。什么年龄,选择什么形式什么量的运动,不要轻易超越上限。“度”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要控制好运动时的心率,一般而言非运动员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心率=(-年龄)×85%以下。
3、每次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让身体肌肉和心脏都有一个适应过程。
4、准备参加竞技比赛的运动者,一定要进行准备性训练,比如参加半程马拉松起码需要有半年的体能训练积累,切不可经过几天的突击训练就参加这样的运动。中断一段时间久未进行比赛者也应该从头开始准备。
5、运动时,要抱着娱乐的态度,千万不要争强好胜,逞一时之强。
6、选择季节和环境。心脏病患者游泳时要选择温差不是很大的游泳馆,千万别冬泳,因为突然进入凉水里易引起肢体血管痉挛,血压飙升,心脏负担突然加重。
7、运动中要注意节奏,适时休息,并注意经常性的补水。冬天注意保温,夏天最好不要在日晒强烈的白天出门锻炼。
8、老年人运动时最好有个伴。老年人患病的风险更大或者已经患有疾病,运动时发生意外的几率更高,所以老年人出门锻炼身体最好有个伴,以便发生意外也能及时发现、救治。
9、糖尿病患者运动时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随身带着饼干、糖果等小点心,以备不测。
10、运动场所等公共场所应配备急救设备。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台版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较真出品转载请后台留言。还有别的问题求较真?请在后台留言#我爱问较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