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提升走进汉城第92期培训活动顺利召开

白癜风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为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师心血管疾病执业能力和水平,规范医疗行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年4月16日,第92届“全科医师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培训项目”在武汉举行。本次会议共有四节培训活动。

第一节(08:00--10:00)

会议主持:张宇辉、王朝晖、张冯筱

华中科技大医院王朝晖教授带来讲题《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共性与个性》。王朝晖教授强调: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肝肾功能下降、合并多种疾病等情况,药物治疗时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但风险越大获益越大。对指南推荐的药物应尽早期使用,使用时注意剂量、合并用药、个体化用药以期最大获益,降低靶器官损害、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中医院张宇辉教授带来讲题《心力衰竭指南与实践》。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最难攻克的堡垒,也是最后的战场。目前发病率逐步攀升,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大约有90%的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期小于1年。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心力衰竭预防、治疗的能力。所以需要多学科合作,优化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疗。

山东第一医院苑海涛教授讲授《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胸部疼痛见于很多种疾病,可以做心电图检查、胸部CT等检查进行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心肌缺血会表现为左前胸部疼痛,会向左侧肩背部放射检查,心电图可以明确诊断,但是也需要和相关疾病的鉴别,最常见的就是肺组织的感染,也会伴有咳嗽,咳痰以及发热。

华中科技大医院的李景东教授带来讲题《常见室性心律失常的识别》。李景东教授强调:室性心律失常的表现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介绍了1、室性早搏:可无器质性病变,大部分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感到心悸,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发生率高;2、室性心动过速:因供血不足,致心跳异常加快、心悸、低血压、头晕、眼花、出汗,甚至发生晕厥;3、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血供完全不足,发生晕厥、跌倒、心脏骤停,甚至心源性猝死。

第二节(10:00--12:00)

会议主持:郭小梅、李蔚华、彭江通

哈尔滨医院张瑶教授讲授《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心肾综合征的临床处理》。张耀教授介绍了急性心肾综合征(CRSI型)的病因、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的新策略。对于急性心肾综合征的治疗,需心肾多学科团队早期诊断、联合治疗和综合化管理,通过减轻容量负荷、拮抗神经体液因子激活、改善器官灌注等手段进行系统化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医医院的郭小梅教授讲授《AMI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AMI早期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并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对于达到急诊科的急性缺血性胸痛及疑诊AMI的患者常用初始18导联心电图来评估其危险性。急性心梗一旦确诊就应该立即给予急救治疗,治疗的原则包括:

一,紧急处理包括阵痛、吸氧、心电监测。二,及时发现和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三,维持血流流动力学稳定。四,尽快准备并开始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五,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治疗。六,是抗心肌缺血治疗。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医院孔洪教授讲授《常见心血管疾病心电图识别与案例分析》。孔洪教授强调心电图是实用的临床检查手段,是所有临床医生(包括全科医生)应该了解/掌握的基本功。养成正确阅读心电图的习惯,要了解异常心电图,更强调多学多练!

医院胡立群教授对《ACS患者的血脂管理》授课。临床实践中,血脂的有效控制仍面临重重的困难和挑战,首先需要针对个体的风险程度进行分层,结合指南对目标值的更新,然后将其运用到ACS患者的管理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急、死亡率高、预后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破裂是导致ACS的“罪魁祸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常用于ACS治疗,但无法处理患者所有的斑块。胡立群教授详细介绍了调脂干预靶目标、血脂管理临床路径、常用降脂药物和患者教育,并结合临床实践展望了ACS患者血脂管理的未来。

第三节(13:30—15:30)

会议主持:杨仕俊、白玉鹏、林吉斌

华中科技大学医医院周子华教授讲授《中国高血压最新指南要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的主要依据,我国最新修订了该指南。我国高血压形势仍十分严峻,改善生活方式意义重大!高血压作为综合性疾病,大量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律失常、慢性肾脏病(CKD)等等,各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具有不尽相同的病理生理特点,应设定不同的降压目标,服用不同类型的药物。

华中科技大学医医院余淼教授讲授《心源性猝死与心肺复苏》。猝死的病人都有明确的致死因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压力、酗酒、饱餐、剧烈运动、寒冷、豪饮冰冷饮料等。心源性猝死是可以预防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增强定期查体及治疗意识,及时发现及治疗各种心脏病,早发现早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劳逸结合、健康饮食,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

华中科技大学医医院毛晓波教授讲授《心房颤动的诊断、临床危害和处理》。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预防中风等并发症。心房颤动患者通常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查、实验室检测、胸部X线检测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以便明确诊断疾病。一旦患者确诊心房颤动,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果效果不佳,患者也可在医生的判断下进行手术治疗。

医院邓伟教授讲授《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溶栓临床问题解答》。邓伟教授强调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危害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治疗的关键即为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其方法选择多为溶栓治疗及急诊介入治疗,而其治疗基础均是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随即进行溶栓或PCI治疗及其后续抗凝治疗。

第四节(15:40—17:40)

会议主持:苏冠华、朱争凤、邹武松

华中科技大学医医院唐婷婷教授讲授《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心肌病的诊断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第一,是心电图,这是最常用的检测项目,但是心电图检查的特异性相对比较低,不能够进行定量诊断。第二,是化验检测,常用心肌酶与心房钠尿肽等相关项目,可以对心肌的具体病变进行定量检查。第三,是心脏彩超,可以比较直观的观察心脏的动态泵血功能变化。第四,是造影检查,可以具体明确心肌病变的损伤部位与血管的狭窄程度。心肌病的治疗包括药物与手术两个方面,对于比较轻微的病变可以首先进行药物的治疗,包括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提高心脏的兴奋性,改善心衰的状态,对于比较严重的心肌病,可能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才能根除。

医院宗文霞教授讲授《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renkaoyan.net/zzbx/10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