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由于脑垂体与卵巢间的内分泌平衡失调,神经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使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上发生一些变化。最大变化是感到自己从此衰老了,尤其是在这阶段常有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变,对思维、情绪的影响很大。可能产生悲观、忧郁、烦躁、失眠与神经质等表现,甚至出现情绪低落、性格及行为的改变。常见的心理特点如下:
(一)情绪和性格
情绪不稳定的表现最多样化,典型的为易激动、激怒、紧张、焦虑、恐惧,还爱哭。年轻时健谈开朗,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妇女,到了围绝经期,有的沉默寡言,倔脾气,独自郁闷;有的絮絮叨叨,爱抱怨;有的感情丰富,易笑也易哭;有的心神不定,做事不顺就发火,烦躁;有的缺乏自信,无端的胆怯,害怕独自出门。在一些特殊情形如中年丧偶、子女远离、工作不称心、意外事故和生病等,可能诱发围绝经期抑郁症。雌激素可改善围绝经期妇女轻度抑郁症状,对伴有重度抑郁症状者需同时服用抗抑郁等精神类药物协同治疗。
(二)记忆和思维
记忆力常减弱,以近时记忆减退为特点;注意力也常不能集中,不易集中思想,有时思维不连贯或思维中断;有时做事也中断,不知该干什么。思维迟钝或喜欢灰色的回忆即回忆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事。
(三)心理敏感性
对待事物可能变得多疑、猜忌,一点小事可以产生许多联想,甚至不着边际的猜想。比如身体不舒适时,会设想患了重病甚至绝症,增加焦虑或抑郁情绪。有的怕看病,怕听到心里害怕的结果;有的反复就诊,疑心医生对她隐瞒病情。在人际交流中也容易引起误会,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四)性心理障碍
许多围绝经期妇女在围绝经期遇到了月经紊乱、阴道炎、性交疼痛等麻烦,对性生活产生了消极心理,误认为女性的围绝经期就是性能力和性生活的中止期。有些妇女误将“绝经”与“绝欲”等同起来。这种心理障碍,压抑了自己性生理需求,加重了性功能障碍,不但使性生活过早终止,还容易造成夫妻间相互冷漠,疏远,妇女情绪变坏。
(五)认知能力知觉迟钝,动作缓慢,认知能力减退,定向能力减退。老年性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病。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疾病。老年痴呆病是指在老年期发生的各种病因所致的痴呆症。痴呆可以由动脉粥样硬化、肿瘤或其他未知的原因造成。
上述种种围绝经期所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并不会在一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上集中出现。正确认识围绝经期出现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不必惊恐不安。保持精神乐观和情绪稳定,是顺利度过围绝经期最重要的心理条件。
以上内容节选自:一部畅销30年的传世精品妇产科专著——《实用妇产科学》(第4版),现已隆重上市!
本书已经正式上线,人民卫生出版社天猫旗舰店、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及各地新华书店均有售,需要的各位亲可以下单啦,有折扣哦。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