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为何缠上中青年人警惕猝死的6大征兆

长“健”识:

猝死前的6个征兆

12月30日,距离新年到来仅剩两天的时间,一个令人悲恸的消息突如其来。

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赵变香,连续工作18小时后,查房时倒在病房,经抢救,终因动脉血管破裂,于12月30日7时16分离世。

变儿,我常常这样叫你。变儿,有个病人需要你会诊,你从不推辞,无论你多么劳累、多么忙,定会抽空看了病人,从不会忘。你总是微笑着耐心地看每一个病人,从来没有抱怨太累太忙。

30日上午,呼吸科赵变香的同事们得知噩耗后泣不成声,“变儿”是同事对她的爱称。这也是她的同事含泪写下的。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6月底发生的一起类似事件,6月28日,医院26岁的规培医生陈德灵猝死。

在死前他曾发朋友圈说“黑+白+黑,下班啦,还活着真好。”

他之前的夜班都是通宵,晚上夜班交接班没人,这才发现已经猝死在宿舍。而翻开陈医生的朋友圈就会发现,他似乎总是在劳累的上班、值班之中,“一宿没睡”更是家常便饭!

图片来自网络

近年来,类似的悲剧在重复上演,悲剧主角从运动员、白领、学生,到医生、游客、公司高管等。

大家慢慢发现,“猝死”这一离自己看似遥远的概念,开始发生在自己身边。

更可怕的是,很多中青年看起来身体壮硕,却瞬间倒地不省人事。

猝死六前兆,千万要留意

其实猝死并非无迹可寻,以下的几个症状就是在给你的身体敲警钟。

1、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

突然出现的症状表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以前就偶尔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变得更加频繁,程度更加严重,同样说明以前尚属稳定的斑块目前出现了小的破损,并且随时都会发展为大的破损,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遇到这种情况,医院就诊,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2、心慌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

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

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现心慌是房颤作祟,如果房颤伴发心脏传导疾病,也很容易进展为室颤。

室颤发作后,数分钟之内即可导致死亡。因此,频繁心慌发作也应及时就诊。

3、心跳过缓

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

起搏细胞功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差。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8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加,这部分群体的起搏细胞功能会逐渐变差,心率日益减慢。

老年人活动量通常较小,较慢的心率也能维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视。

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如果出现心率小于50次,血压变低,就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4、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窦房结疾病、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

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

因此,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应非常警惕,尽快查明原因,预防下一次晕厥甚至猝死的发生。

5、不明原因的疲乏

猝死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发生。

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常出现疲劳,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则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

心肌炎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通常见于感冒1~2周后,出现疲乏、胸闷、乏力等症状,极易引起急性心衰。这种情况下应严禁重体力活动,卧床静养。

6、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

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

有些卒中起病急骤,几分钟内就会发生肢体瘫痪、血压增高,这种情况下,患者若及时就诊可挽救生命。

但有些脑卒中起病缓慢,早期只有轻微症状,患者并不在意。一旦进展,可能引发猝死,因此需要多加留心。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数倍。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及时就诊。做到早期识别,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要发现猝死的上述前兆,我们需要时刻对身体不适保持警惕,发生情况时要快速反应,及时就医。

本文节选自生命时报

赞赏

长按







































儿童会患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renkaoyan.net/zlff/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