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ICU的病床上,回想起一周前发生的惊心一幕,熊女士感到此生前所未有的幸运。她对眼前的一群白衣天使,表示深深的感激。9月12日早晨,医院成功为中南首例ECOM空中转运患者实施了心脏移植术,患者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医院通过空中转运ECMO心脏病患者,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搭建出一条空中急救通道。紧急关头,有效的心肺复苏为生命救治争取宝贵时间9月6日午饭后,十堰36岁的熊女士正与家人聊天,此时她突然感到胸闷不适,随后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遂倒在地上。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坏了家人。在紧急关头,家属立即将她平放在地,为她实施了心肺复苏,并拨打了急救电话。在医院救护车赶来后,熊女医院进行救治。当地医生立即通过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手段进行了抢救。但因患者为舒张性性心肌病,反复恶性心律失常,常规治疗无法缓解病人恶化的病情,征得家属同意后采取了ECMO治疗。在ECMO的帮助下,熊女士呼吸逐渐平稳,生命体征稳定。虽已装上ECMO,但受制于当地医疗水平,仍需尽快转至医院进行救治。医院充分沟通,最终选择通过空中直升机进行转运。心脏骤停会导致大脑缺氧,一旦缺氧超过8分钟将会对人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状态。“患者家属必要的心肺复苏,迫使骤停的心脏继续工作,为医生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协和心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说,“对于大众来说,掌握基本的健康科普知识非常有必要,关键时刻能救命。”急救通道,公里分钟直升机快速转运病危患者湖北十堰距武汉约公里,从武当山机场到天河机场需要1个小时,动车4个小时,这还不包括病人和设备的安置等其它琐碎时间。通过直升机转运,时间成本更低,只花费了两个半小时。经过转运前缜密的部署安排,医院心外科团队做了充分的应急准备。9月8日,医院心外科蔡杰医师率先前往十堰。当天中午,蔡杰坐火车赶到十堰,对患者进行了心脏移植术前评估,确认了心脏移植手术的可行性。空中直升机转运ECMO患者,并非易事,需要克服重重困难。由于患者心源性休克,心脏功能无法支持身体机能,需要通过专业ECMO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并且长时间高空运转需要配备充足的氧气源和电源。转运过程中患者病情危重,随时会有心跳骤停的风险,各方面维护非常重要,尤其是高空转运中氧合器血氧饱和度维持和调整需要医务人员及时处理。此外,还要克服防出凝血事件,安抚患者情绪等一系列潜在困难。这些困难对于救援者是极大的考验。为此,医院提前一晚派ECMO的专业医务人员李平副教授连夜前往十堰进行支援,保障ECMO设备的转运安全。9月9日13点,直升机从十堰飞往武汉,跨越公里,飞机从鄂西北的崇山峻岭到江汉平原,途中运行平稳,病人始终保持清醒状态。“我们要去哪?”在米的高空,患者问李平。李平在自己手上给她写出“医院”。“距离地面还有米,请工作人员做好接机转运准备!”“收到!”当天下午3点30分,伴随空中一阵轰鸣,这架载有ECMO患者的直升飞机,安全降落在医院旁的新华路体育场。等待接机的武汉协和心外科医生立即上前将其转运至心外科ICU。由于病人装有ECMO,病情十分危急,必须尽快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否则将有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心外团队90分钟顺利完成心脏移植手术据专家介绍,终末期心衰患者必须要通过心脏移植手术才能存活,而等待合适的供体又非易事,从排队登记到合适的心源,一般需要两个月。按照人体器官分配原则,ECMO患者有优先获取心源权。由于熊女士已用上ECMO,若不尽快实施心脏移植,她随时有生命危险。9月11日武汉协和器官捐献组织(OPO)通知:天津有合适的心脏供体。当晚“护心跑男”成员胡行健副教授带领团队连夜奔赴天津取心。次日凌晨6点,飞机抵达武汉。董教授团队开始为熊女士实施手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仅90分钟便顺利完成。术后当晚,熊女士就撤下ECMO,中秋节当天就拔下气管,能够自主呼吸。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意识清醒,能够自主进食。“此次心脏移植术如此顺利完成,离不开空中及时转运、各部门与心外科成员的密切配合以及必要的心肺复苏。”董教授说。医院心外科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截止发稿前,该院心外科今年已实施了约90例心脏移植手术。据悉,为挽救偏远地区危重症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治疗时间,医院依托毗邻的新华路体育场和与门诊无缝衔接的地铁,搭建起直升机空中转运加地铁的快速急救通道。今年9月,已成功施救两例直升机空中转运至医院的患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renkaoyan.net/zlff/1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