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内科学系、北京精准医学学会主办的《北京大学心血管转化医学论坛学术周》,年11月8日下医院科报厅隆重开幕。本次大会执行主席、医院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主持开幕式。大会主席、医院大内科主任高炜教授首先致辞。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教授,医院、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授,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尔丹教授等众多国内知名医学专家和学者出席开幕式。医院海淀院区、延庆院区、机场院区通过视频连线全程参与了开幕式。近名心血管同仁在线观看。伴着开场视频,唐熠达主任代表大会组委会对到场嘉宾和领导表示欢迎和感谢。医院大内科主任高炜教授致开场词。高炜教授说: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把几个心血管学术会整合在一起,是本次学术周一大特色,旨在促进这些学科的整合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北医三院的心血管基础和临床发展非常好,本次大会线上线下结合,主院区和分院区结合,既有医师培训、又有科学家培训,相信大家一定收获颇多,这也是心内科接力棒交给唐熠达主任后的第一次盛会,相信心内科在唐熠达主任带领下越来越好。医院海淀院区院长张福春教授,在海淀院区通过视频连线为大会致辞。张院长说:祝愿伟大的北医三院越来越好,祝愿两院融合更加深入,结出更多硕果,相信两院融合必将使众多患者受益!随后,医院延庆院区心内科王立新主任,在延庆院区导管室通过视频连线对大会致辞,医院医院,在北医三院的专家帮助下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次学术周既有科学前沿,又有典型病例直播录播和点评,祝愿大会圆满成功。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心内科近30年的发展历史,对到场嘉宾和领导表示了感谢。乔院长说:感谢北医三院心内科一代代专家的付出,心内科从建立以来就特别重视人才引进,重视建设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人才梯队建设,希望心内科今后从大健康的守护到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做出更大成绩!最后,医院、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授发表讲话。韩院士说自己年来到北医三院开始心血管的基础研究,到今天科研条件好了、人才多了,但还是要强调两个字,就是精神,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把个人名和利放在后,把国家利益放在前,努力跟上人民群众的诊疗需求;第二就是必须要有问题导向,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让我国医学发展不再跟着美国后面,要领跑不要跟跑,要有更高远的志向。韩院士提纲挈领的发言让在场和线上同仁为之动容,频频鼓掌致敬。唐熠达主任说:作为北医三院心内科主任,一定不辜负心内科各位老领导和同仁的厚望,使心内科在基础与临床得到更好发展。开幕式后,4位专家依次做了主旨专题发言。第一位讲者是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尔丹,主旨发言题目为《培养合格的医师-科学家》,主持人是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高炜教授。董院士从医学科学模式的特殊性、医师-科学家的
概述、医师-科学家的培养体系、医师-科学家的策略和建议五大方面着手,指出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培养机制包括导师指导、专业培训、充分时间、研究支持、成果发表展示、荣誉获取、机构基金支持,通过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和指导培训转化成学术成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困境。第二位讲者是医院张抒扬院长,题目为《罕见心肌病》,首都医科医院周玉杰副院长担任主持。张院长从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中国罕见心肌病的诊疗现状:认知少、人才缺、未知多,办法少、预后差、致死多,确诊少、流程乱、误治多,发病少、病种杂、患者多,并将协和珍贵的罕见心肌病队列数据向大家做了一一展示。医院心内科霍勇教授,通过视频录播形式做了主旨发言,题目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还需要PCI吗》,中医院冠心病中心常务副主任乔树宾教授担任主持。霍教授指出更精准的危险分层、强化药物治疗减少PCI、更精准靶病变干预可显著改善PCI患者预后,而FFR的检测则是识别病变部位及程度的金指标。未来,无需压力导丝、无需应用药物、采用人工智能计算的CFFR将更加快捷地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最后出场的讲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王伟民教授,题目为《ACS抗栓进展》,医院、心血管受体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幼怡教授任主持。王教授先阐述了在遵循指南的同时强烈推荐进行性个性化精准抗栓治疗,尤其注重长期口服抗凝药患者、围术期患者、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策略的制定,做好缺血诊疗和出血风险的平衡,在ACS抗栓治疗中意义重大。本次学术周为期10天,设立了包含冠状动脉影像与功能性评价论坛、心血管疑难危重症论坛、学科交叉论坛、心血管代谢论坛、心衰论坛、抗栓论坛、康复论坛、心脏超声论坛、智慧医疗论坛等18个版块,是一场由危重医学到冠状动脉影像和功能学评价、心血管病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心血管代谢以及瓣膜病的超大规模的学术论坛和学术盛宴!会议内容和专家规模前所未有,必将推动我国心血管相关学科的创新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renkaoyan.net/yfcs/9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