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障碍为典型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是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的常见病因之一。传统观念认为,DCM患者的预后差,表现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持续性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进行性恶化,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或需要进行心脏移植。
但是,新近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部分DCM患者可以自发地,或者在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或器械治疗情况下,发生心脏功能(主要指收缩功能)或(和)结构(内径或容积)的显著改善,甚至恢复正常,称之为“左心室逆重构”(leftventricularreverseremodeling,LVRR)。目前文献报道采用的词汇主要包括改善(improvement)、缓解(remission)、恢复(recovery)、正常化(normalization)或治愈(cure)等,可能反映LVRR的不同程度。
目前,临床上关于LVRR的评价指标,主要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或缩短分数(LVFS)(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其指数(LVEDDi),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其指数(LVEDVi),或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其指数(LVESVi)(反映左心室结构)。但是,目前关于LVRR的评价标准,尚缺乏统一的意见。
功能指标的评价标准包括:
①随访时LVEF水平较基线时水平提高≥10%~20%(绝对值),或
②随访时LVEF水平≥40%~50%(绝对值),或
③随访时LVFS水平较基线时水平提高≥5%(绝对值),或
④随访时LVFS水平≥25%(绝对值)
结构指标的评价标准包括:
①随访时LVEDD或LVEDDi水平较基线时水平降低≥10%(相对值),或
②随访时LVEDD水平≤55mm或LVEDDi水平≤33mm/m2(绝对值),或
③随访时LVEDV或LVEDVi水平较基线时水平降低≥10%(相对值)
多数研究仅采用功能指标评价LVRR,但是目前研究倾向于采用功能指标结合结构指标共同评价LVRR。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DCM患者LVRR的发生率(prevalence)、预测因素(predictor)、预后判断价值(prognosticvalue)和复发风险(relapse)。
(供稿编辑:邹长虹)
参考文献
[1]张健,邹长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4(4):-.DOI:10./cma.j.issn.-..04..往期专题
?心力衰竭流行病学专题
?心力衰竭性别差异专题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之口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年第4卷第1期发表文章介绍
//////
征稿通知
?杂志介绍|《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正在征稿中...
?投稿流程|《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正在征稿中...
?稿约须知|《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正在征稿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原文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