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酸血症II型
遗传代谢病科普第24期
中山六院遗传代谢病实验室
眼中,遗传代谢病是一个能和“生下来就发病”划等号的词,但实际上,除了部分遗传在很多人代谢病可在早期发病外,还存在成人后才发病的遗传代谢病。这部分遗传代谢病因为发病时间在成年后,因此诊断难度比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的遗传代谢病更大。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其中一种可能在成年后才发病的遗传代谢病——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图片来源网络)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ultipleacyl-CoAdehydrogenasedeficiency,MADD)是一种常见的脂肪酸氧化代谢紊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气相质谱检测发现患者尿中有大量戊二酸、异戊酰甘氨酸、乙基丙二酸及己二酸、辛二酸、葵二酸等二羧酸又被称为戊二酸血症II型。
(图片来源网络)临床特点,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分为3型:Ⅰ型为伴有先天畸形的新生儿型;Ⅱ型为不伴有先天畸形的新生儿型;Ⅲ型为迟发型或轻症型。新生儿起病的患儿通常较重,表现为严重的代谢紊乱、脑病、心肌病等,新生儿期病死率很高,存活者常遗留严重脑病后遗症。迟发型在起病年龄和临床表现上都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常见心肌病、脂肪肝及脂肪累积性肌肉病。
MADD的临床表现
MAD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从出生后数小时到成年人均可发病。新生儿型多表现为出生后数日即出现呼吸困难、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高氨血症、肌张力低以及特殊的汗脚气味,常伴有多种畸形,病情危重,患儿多于新生儿早期死亡。迟发型个体差异大,间歇性发病,婴幼儿患者在感染、腹泻、饥饿和药物等应激状态下出现呕吐、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或类似Reye综合征样发作。年长患儿或成人患者多隐匿起病,常于感染和腹泻后出现疲乏和肌无力,以心肌、骨骼肌和肝脏受累为主,多无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和高氨血症。实验室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示天冬氨酸转氨酶、CK、LDH明显升高,部分患者伴随肝功能异常、高乳酸血症与肉碱缺乏症。2.血MS-MS法检测可有短、中和长链酰基肉碱升高。3.尿GC-MS法分析可有戊二酸、乙基丙二酸、异戊酸及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等多种有机酸升高。4.肌肉病理以脂质沉积性肌病为主要特点。5.ETFA、ETFB和ETFDH基因突变检测以明确诊断。(图片来源网络)治疗
要求低蛋白、低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同时积极预防感染、腹泻、饥饿和疲劳等应激诱因。大剂量核黄素(50~mg/d)可改善核黄素反应性MADD患者症状,早期治疗预后好。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存在继发性辅酶Q0缺乏症,故可给予辅酶Q0辅助治疗以改善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使用左旋肉碱治疗有效。(图片来源网络)预防
通过新生儿筛查可发现部分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早期干预可减少死亡及残障。在先证者基因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母亲再次妊娠时可以采取胎盘绒毛或羊水细胞,通过基因分析进行胎儿诊断。一些ETF-QO缺陷胎儿时期可检出增大的囊性肾。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临床表型差异显著,诊断困难,需要提高警惕,争取血液氨基酸肉碱谱及尿有机酸分析以及早识别,通过基因分析确诊。本病虽然部分患者危重,但是多数饮食及药物干预有效。在先证者基因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可指导下一胎同胞的产前诊断。
参考资料:[]戊二酸血症Ⅱ型,可以从婴儿到老年发病
[2]陆妹,杨艳玲.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的诊疗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4(0):9-22.
编辑:梁藻
初审:方晓露
审核:郝虎/肖昕
文/廖秀玲,中山六院遗传代谢病实验室
图/中山六院遗传代谢病实验室,部分来自网络
肖昕,医院儿科主任,遗传代谢病实验室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5年,擅长于小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新生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主编《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新生儿危重症监护治疗学》和《实用儿童重症医学》,参编《实用新生儿学》、教育部“十二五”研究生规划教材《儿科学》等学术著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十余篇。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生儿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常务委员兼遗传代谢内分泌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实用临床儿科杂志》、《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和《广东医学》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委专家;广州市医疗事故专家鉴定委员会委员。出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上午儿科专家门诊,周三下午遗传代谢病专家门诊。郝虎,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儿科副主任、新生儿科主任、遗传代谢病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实力中青年医生。长期从事新生儿危重症抢救,遗传代谢病的诊疗工作,救治多例极低出生体重、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诊断遗传性代谢病数百例,对多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进行了基因分析,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篇、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8篇,参编《实用儿童重症医学》等学术著作。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儿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新生儿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国际儿科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儿科专家门诊,周一下午遗传代谢病专家门诊。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