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围城》故事发生于到年代。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多面体,有着自己的弱点和难以言说的苦衷——唯独除了唐晓芙,许是因为她在方鸿渐心中是个美好的虚无缥缈的幻像,像白月光般神话了。
读下整本书来,我最喜欢的竟是这个只在第一单元登场后边离开的女子,她的明媚娇俏与可爱,是方鸿渐前半段故事中,唯一不被世俗化的存在。
虽然后面的剧情急转直下,唐晓芙与方鸿渐因为误会便就此错过。也许钱钟书也不舍得将这般好的人给了方鸿渐吧。
说到方鸿渐,他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
他总是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走一步看一步,往往便错失了最好的机会。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正因为他平庸却清醒,不像混沌于围城中的其他人,他也会偶尔抬头惆怅,却也无可奈何。
他与孙柔嘉的结婚出乎意料,可仔细想想却也在情理之中。柔嘉是个表面柔柔弱弱却功于心计的人,这种既柔又嘉、却暗自阴柔而且柔能克刚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却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
作者在小说中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游离于当时的抗日烽火之外,虽然都是留学归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但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又缺乏同传统势力和思想斗争的勇气。
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生活好像故意跟他作对,老是与他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
他不想结婚,但父亲却塞给他一个老婆,却也因“祸”得福,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不爱对自己一片痴情的苏文纨,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眼看就成了,却因为误会分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不愿意在履历表上填上假学历,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却受到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排挤;他害怕自己爱上孙小姐,却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孙小姐的婚事……
方鸿渐也像极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笑书里的荒唐,其实,也在笑自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