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带娃的家长都还曾记得,刚刚出生的娃娃,他饿了就哭,困了也哭,然后慢慢地你不抱她看世界也哭,再然后,他要到处乱爬,到处乱翻,到处乱丢,否则也会不开心!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有主见,每个孩子都带着“生命密码”在自我成长!致使他认识这个世界,慢慢地学会越来越多的技能!
可是为何,慢慢地,有些孩子却越来越没有主见,自卑胆小呢?
一个5岁的小女生,家长让她学习写字,她却写一个字就抬头看看家长,只有等到家长说这个字写对了,才敢再往下写。跟小朋友玩时,也是唯唯诺诺,从不主动表现,只会模仿别人,看别人怎样,她就怎样!所有其他事情,似乎也只有得到别人的肯定才安心!
这是一个极其认真负责的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就非常鄙视那些纵容孩子犯错的人,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宝贝!于是在孩子刚刚开始会说话,就严格要求礼貌用语,哪怕是妈妈帮忙擦了一下鼻涕,也必须说“谢谢”,如果哪次忘记了,就会批评孩子又不记得了,要有礼貌等等!这位妈妈非常负责,让孩子知道有错必改,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小小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处于构建自我的敏感期,往往专注于自己想做什么,而不会考虑别人如何评价!我想,她也还没有能力去考虑别人的评价吧?刚刚开始会说话我想顶多不过两岁吧,她甚至很多名词都还不能理解,就被过度评价,被告知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可以!
小小的她无法做出判断,事实上根本不理解妈妈为何批评,又偶尔为何会获得表扬。于是为了逃避惩罚,只能做每件事都看看别人是否同意,等待着别人的脸色做事!
如此情形之下长大的孩子又要如何才能有主见,如何自信,如何不自卑呢?
“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
就一个孩子来说,他内心自信平和,比谨小慎微重要;凡是有好奇心,比凡是不出错重要;他有自我选择的勇气,比选择正确更重要!”
从大人角度来说,其实每个“失误”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导,孩子他其实不傻,她会慢慢通过不断地“试误”去学到很多很多!
就好像,这个水很烫,即便你跟他说一万遍不能碰,很烫,他还是想要去试试,甚至于心理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还会跟你对着干,即便后来真的烫伤了也不在乎!
(突然就想起最近那个,即便被打死,都要去偷东西的孩子。相信在最后被打死之前,他的爸爸也因为他偷东西打过很多很多次了,孩子在不断地试探自己的父亲的底线,试探父亲是否爱自己,他很受伤,被爱失败了。这个话题很大,下次再细说)
但其实,一开始,你只要有那么一会,稍微让她碰到一点烫的,他感受到了,烫到了,他就懂了!如此简单!
每一次“错误”都不会白犯,即使是相同的错误,每一次的收获也不一样!其实对孩子来说,这都是生命的体验。这不断的体验,不断地试误,会让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越来越厚实。在未来,她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有章法,成熟,大气,自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
其实又或者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错”呢?对错不过是我们成人世界的一种评价而已!刚刚学说话的孩子,她甚至不能理解“谢谢”“讲礼貌”是什么含义!家长就如此粗暴地用各种手段逼迫!家长本身这种逼迫的手段就非常地不礼貌了!
即便学会了说“谢谢”,孩子将来又真的有仁爱之心吗?也许觉得整个世界都恨她,都欺负她!毕竟自己的亲生妈妈觉得“谢谢”二字,都比自己的幸福来得更重要!
每个小孩子,天生地喜欢模仿,假如你要教会孩子说谢谢,那大人每次在接过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便说一句“谢谢”就好了!
我家宝宝便是如此,我原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因为我自己是一个爱说谢谢的人,然后为了跟宝宝多多交流,希望她语言环境丰富,当她递给我某样东西时,我也会说谢谢。后来,突然有一天,我拿东西给她时,突然开口说一句“谢谢”,当时把我兴奋得不行!当然我只是为了她学会了一个新词而兴奋,并不是刻意教她讲礼貌。
自会说以后,她便每次递东西给她时,都会开口说“谢谢”了!即便偶尔因为专注于玩别的玩具时,没有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大人醉心于某事时,不也会忘记交际吗?
即便这位家长,也会在孩子做得不错时,表扬孩子,又有什么用呢?
在儿童教育中,欣赏和不许犯错是无法兼容的两种态度,不可能同时运行。一个不允许孩子犯错的母亲是不可能真正欣赏她的孩子的,她的夸奖只能发生在令家长满意的时刻,强化给孩子的形象是:家长满意,你就有好果子吃;家长不满意,就给点颜色看看!
这反而导致孩子会花很多心思和能量来揣摩和迎合家长,消耗自我成长能量!
每个孩子都是由混乱走向有序,他作为一张白纸来到这世上,世界突然把她包围,他需要一个过程!就像我们突然从黑暗走向太阳光下(或从太阳光走向黑暗),眼睛都需要适应一会。如果这时别人急于下决断,说你的眼睛有问题,孩子不懂,便果真认为自己有问题,试想,长久以往,他又如何自信呢?
不允许孩子犯“错误”,本质上是剥夺孩子的自由,这会出现两种后果:
1.孩子可能“听话”了,但变成了时时事事需要人操纵的小木偶;
2.也可能更不听话了,真的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虽然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缺少自由,他们内心秩序混乱,行为失去了自我把控力!
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自由,其实也在教会孩子“宽容”!
宽容是这个世界的润滑剂,世上有多少痛苦和悲剧是不宽容造成的!而一个人不宽容性格的形成,很可能就是从婴孩时期的一些小事上开始的!
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他的行为其实和“自由”毫不相干,他无力主宰自己。他一方面被欲望控制,另一方面想去控制别人,他的行为正是长期压抑的后果。他内心软弱无力,由于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力,其实是恐惧地活着!
那些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是那些真正获得了自由的孩子。
·他在生活中获得了尊重,所以他学会了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他在生活中体味了宽容,他就不会小肚鸡肠,颐指气使,心胸狭隘;
·他在生活中很少受到干涉,所以他拒绝干涉,不要被人干涉,也不干涉别人;
·他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他就获得了把控自己的力量,不被坏习惯操纵,有力量选择健康的东西。
就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走到悬崖边上会自动停止脚步一样,一个心智正常的孩子也知道自由的边界在哪里。他可能会由于缺少常识有一些小过失,却会自动获取经验,自动校正自己的行为,使小过失成为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
我是育儿研究生,有娃以后,育儿相关书籍,课程一发不可收拾,希望在这不断地阅读与复盘中,提升自己,做宝宝更好的母亲。如果你也因此收获想法或启发那便更好了,我们一起快乐育儿吧
#育儿##教育#
插图自做,献丑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