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苏家围子

早就听说位于永安南部山区一个叫苏家围子的村子,也早有去那里寻幽揽胜的打算,不仅是因为这个村子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保存着极好的自然生态和原始民居,更吸引我的,是这个村子在抗战时期作为秘密交通站,曾成功掩护刘少奇、陈毅等中共领导人,穿越敌人封锁线,安全转移到微山湖地带,从而顺利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终于在姹紫嫣红的五月天,带着对苏家围子的向往,我和几位朋友走近了这个有着神秘色彩的村子。

果然,苏家围子深藏在永安南部的大山深处,被延绵的牛郎山、独龙山严严实实的包裹在绿色的世界里。孟夏时节本来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而此时的苏家围子,着实成了心中的世外桃源了。

苏家围子一定有苏家人留下的那踉跄又坚毅的脚印吧,我们带着一份虔诚,试图从空山幽径中寻找苏家人蹒跚的足迹。从那一处处保持着古朴的民居和两座完好的炮楼上,我联想到,在那残酷的抗战岁月乃至更远的年代里,住在苏家围子的苏家人,饱受的那份艰辛与苦难,还有许多坚强不屈行侠仗义的故事。

本来就不大的围子,我们却很少在街巷里遇见村民。其实在我心里,是很想给这里的村民送一声问候的,这种想法,也许缘于苏家围子和苏家人曾经的胸襟和坦荡吧。一上午的时间,除了见有几位耄耋老人在树荫下聊天,几乎没见到更多的人,寂静而空旷的围子里,少了几分烟火的气息,我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的怅然。

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座依山而建的庭院里,寻访了当年见过刘少奇的苏继全老人。已经八十六岁高龄的苏继全老人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回忆了七十六年前那次极不寻常的经历。某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位穿戴朴素的客人,这位客人除了操着一口南方口音,骑着一头枣红骡子,其他的并没有特别之处。

苏继全老人说,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客人是赫赫有名的中央干部。那时候由于围子特殊的地理位置,峄县县大队和铁道游击队的官兵常来他家里开会,因此他并没过多的在意那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客人。苏继全老人清楚的记得,那位客人在短暂的停留中,利用休息时间教他识字,教他读书,还在识字本上做了标记。苏继全老人说,多年以后才知道,那位教他识字的客人竟然是后来的国家主席刘少奇,这是他一生刻骨铭心的经历。

苏继全老人深切的回忆着那看似平淡却又不平常的往事,他的眼睛渐渐湿润了,然后喃喃自语说,咱这围子不起眼,却通着延安,连着中央和共和国元帅的心呢!我们知道老人说的那位共和国元帅是陈毅将军,陈毅去延安参加中共七大,也是经过苏家围子转移到微山湖的。

老人叙说着曾经荣光的过去,显得气定神闲,没有一点儿激动的表情。不过,从老人那深邃的眼神里,还是看见他内心的欣喜、欣幸,还有他作为苏家人的欣愉和欣慰。

作者与苏继全老人(右)

是的,苏家围子是苏家人的骄傲,在八年抗战中,苏家围子不仅仅是苏家人的围子,它成了中国抗日战场上,最隐蔽的也是最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

当我们询问苏继全老人的生活近况时,老人指着围子里的老屋、老树,满含深情地说,子女们希望他去城里生活,可他不愿去,他舍不得这片围子,也放不下围子的一草一木。他的语气里,苏家围子就是命根子。

将要离开的时候,面对有着光荣历史的苏家围子,除了肃然起敬,隐隐还有莫名的忧伤。也许不久的将来,随着围子的苏姓人不断的进了城市,倒塌的老屋会越来越多,到时候苏家围子只剩下残砖断瓦,或者说只剩下只言片语的传说,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情状?即使有一天,突然来了腰缠万贯的开发商,将这个有红色基因的苏家围子,包装成花里胡哨又只能凭门票观光的景点,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况味?设若真的如此,这叫苏家人又情何以堪?尤其当我看见,与苏继全老人惜惜作别时,老人家对着我们远去的背影不停地摇手,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回城的路上我一直想,这个有着自然生态和红色基因双重身份的苏家围子,不该被阻挡在现代文明的视野之外,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它曾经的过去,它至少不该如此孤独,更不该如此寂寞。正如我们一路上所纠结和感慨的,中国有几个像苏家围子这样,曾经与革命圣地延安贴得那样近,曾经与决胜千里、运筹帷幄的将军们有那样的缘分,它理应成为中国幅员辽阔的农村中最耀眼的明星,它是最有资格被历史所铭记的。

年5月10日

作者:王善鹏微游枣庄编创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好治疗么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renkaoyan.net/yczz/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