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围城第二天归国后的俗事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又与大家见面了!

博库网发起的好书共读栏目——每十天和您一起共同品完一本书,现已经解锁第二个新世界——《围城》了。

昨天我们读到船停靠香港,方鸿渐和鲍小姐别过后,与苏小姐结伴游玩去了。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归国后的俗事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30分钟左右,从第24页到第45页。

▲点击上方音频边听边看躲避

据说"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学名,说起来庄严些,正像玫瑰在生物学上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方鸿渐陪苏小姐在香港玩了两天,才明白女朋友跟情人事实上绝然不同。苏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分,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和她同上饭馆戏院并不失自己的面子。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船到上海前那五六天里,苏小姐一个字没提到鲍小姐,待人接物也温和了许多。方鸿渐并未向她谈情说爱,除掉上船下船走跳板时扶她一把,也没拉过她手。可是苏小姐偶然的举动,好像和他有比求婚、订婚、新婚更深远悠久的关系。她的平淡,更使鸿渐疑惧,觉得这是爱情热烈的安稳,仿佛飓风后的海洋波平浪静,而底下随时潜伏着汹涌翻腾的力量。

香港开船以后,鸿渐和苏小姐同在甲板上吃水果,鸿渐说桃子不好剥,苏小姐便要帮他剥桃子。吃完桃子要擦手,看到鸿渐的脏手帕,苏小姐就要帮他洗手帕。鸿渐他替苏小姐搬帆布椅子时,用了些力,衣扣不小心掉了两颗,苏小姐叫他回头把衬衫换下来交给她钉钮子。

方鸿渐看大势不佳,起了恐慌。洗手帕,补袜子,缝钮扣,都是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自己凭什么受这些权利呢?假使订婚戒指是落入圈套的象征,钮扣也是扣留不放的预兆。他知道苏小姐每钉一个钮扣或补一个洞,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八月九日下午,船到上海。苏小姐把地址给方鸿渐,要他去玩。他满嘴答应,回乡望了父母,一定到上海去拜访她。苏小姐的哥哥上船来接,方鸿渐躲不了,心里想,糟了!糟了!这一介绍就算经她家庭代表审定批准做候补女婿了。

方鸿渐忽然碰见他兄弟鹏图,正好苏小姐特来跟鸿渐拉手叮嘱"再会",鹏图问这是谁,鸿渐说姓苏。鹏图道:“唉,就是法国的博士,报上见过的。”鸿渐冷笑一声,鄙视女人们的虚荣。

羞愧

鸿渐叫了汽车准备今天先到周经理家住一夜,明天回乡。丈人丈母见他,欢喜得了不得。鸿渐给丈人丈母还有小舅子都带了礼物。丈母又想到死去五年的女儿,伤心落泪道:"淑英假如活着,你今天留洋博士回来,她才高兴呢!"鸿渐脸上严肃沉郁,可是满心惭愧,因为这四年里他从未想起那位未婚妻,出洋时丈人给他做纪念的那张未婚妻大照相,也搁在箱子底,不知退了颜色没有。他想赎罪补过,于是说:“我原想明天一早去她坟上看看。”

晚饭时,周经理知道鸿渐下半年职业尚无着落,安慰他说:“你回家两个礼拜,就到我这银行来先为你挂个名,白天出去走走找机会,晚上教教我儿子。”鸿渐真心感激丈人。

丈母又提起鸿渐的婚事,主张着为他做媒。这时小舅子突然说:“鸿渐哥,有个姓苏的女留学生,你认识吗?”方鸿渐惊骇得几乎饭碗脱手,还没等鸿渐回答,丈人就吩咐小舅子把报纸拿来,那《沪报》上登了两则新闻,前面一则说,政务院参事苏鸿业女公子文纨在里昂大学得博士归国。后面那则新闻字数要多一倍,把鸿渐捧得比天高。鸿渐夹耳根、连脖子、经背脊红下去直到脚跟,恨不得把报纸撕成两半,当时还笑苏小姐俗套,自己这段新闻才是登基加冕的恶俗。况且人家是真博士,自自己算什么?

归家

本县火车站,方老先生、三弟凤仪,还有七八个堂房叔伯兄弟和方老先生的朋友们,都在月台上迎接。他十分过意不去,一个个上前打招呼:"这样大热天,真对不住!"

出了检票口,忽然一个戴蓝眼睛穿西装的人拉住鸿渐:“请别动!照个相。”还不等鸿渐反应,前面另一人举着快镜,快门咔嚓一响。这两人是本县两张地方日报的记者,他们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虽然鸿渐嫌这“方博士”的称呼刺耳得很,但看人家这样郑重地当自己是一尊人物,身心庞然膨胀,人格伟大了好些,只恨今天没换身比较新的西装,没拿根手杖。

到家见过母亲和两位弟媳,把带回来的礼物送了,母亲笑说:"是要出洋的,学得这样周到,女人用的东西都会买了。"

父亲道:“昨天鹏图电话里说起一位苏小姐,是怎么一回事?”

方鸿渐恼道:“不过是坐同一条船,没有什么。”

鸿渐的父母就鸿渐与苏小姐是否般配一事来回争执了几句,母亲觉得媳妇要同乡人才好,且官小姐娶不得。而父亲觉得人家是留学博士,怕鸿渐吃不消她。

父亲母亲的计划和希望,丝毫没为意外事故留个余地。看他们这样稳定地支配着未来,自己也胆壮起来,想战事不会发生,真发生了也可以置之不理。

第二天一早,接待了两位报社记者,父亲的老朋友本县省立中学吕校长来了,约方氏父子三人明早茶馆吃早点,吃毕请鸿渐向暑期学校学生演讲“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鸿渐本想拒绝,父亲却一口答应下来。

方老先生希望人家赞儿子“家学渊源”,翻了几本线装书出来,什么《问字堂集》、《七经楼集》之类,吩咐鸿渐细看,搜集演讲材料。鸿渐一下午看的津津有味,见识大长,只可惜这些事实虽然有趣,演讲时用不着它们,该另抱佛脚。

没曾想,第二天上台演讲前,不小心穿错了凤仪的衣服,演讲稿子也遗失了。事到如此,只有大胆老脸胡扯一阵。于是把昨天看的有关鸦片、梅毒的事情拿出来讲,听众大多数笑,少数笑,少数都张了嘴惊骇;有几个教师皱着眉头,那记录的女生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最后的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贞操;吕校长在鸿渐背后含有警告意义的咳嗽。

不到明天,好多人知道方家留洋回来的儿子公开提倡抽烟狎妓,那些有女儿要嫁他的人也都反悔了,鸿渐对此倒是若无其事。

开战后第六天日本飞机第一次来投弹,炸坍了火车站。以后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侍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周经理拍电报,叫鸿渐快到上海,否则交通断绝,要困守在家里。

相亲

阴历新年来了,国还未亡,上海又照常热闹起来。一天,周太太跟鸿渐说,有人替他做媒,对方是一次鸿渐跟周经理出去应酬,同席一位姓张的女儿。这位张先生是浙江沿海人,名叫吉民,但喜别人唤他Jimmy,在美国人的花期银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现在有钱得很,有一个独女,不系资本的栽培。女儿才十八岁,但按传统思想理应嫁人了。张太太择婿很严,生怕女儿嫁去受苦,不如招一个上门女婿,这才看准了方鸿渐,请他到家里来吃饭。

鸿渐去张家的路上,经过一家外国皮货铺子,看中一件獭绒大衣,新年折扣只要四百元。但如今手头不富裕,只能看着眼馋。

到了张家,张先生热烈地欢迎,可能是跟洋人来往惯了,喜欢中文里夹着英文说,听起来怪别扭。张太太是位四十多岁的胖女人,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明,穿衣紧俏,父母叫她小名Nita。

家里又来了两个客人,都是张先生的结义弟兄。张太太提议不如打八圈牌再吃饭,鸿渐拗不过,只能上桌。没成想赌术不精的他居然赢了三百多块钱,这下獭绒大衣有着落了。

打完牌,同桌的两位客人一字不提,一子不付,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没赢过这么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便打开钱袋,把钞票一五一十点交鸿渐。

晚饭时,鸿渐因赢了钱,有说有笑。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他瞧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拿起一本《怎样去获得丈夫且守住他》随手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鸿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正被张小姐看在眼里。

方鸿渐告辞张家,想起这书名,又不禁失笑。他才不愿女人把他当做饭碗,自知与张小姐没有缘分,将天空月当做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张先生也瞧不起他,说自己讲的英文方鸿渐好多都听不懂,张小姐则是更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吃相也坏,一点礼貌也没有。”

这幢婚事算是作罢,周太太颇为扫兴。但方鸿渐小时是看《三国演义》这类的书长大,他记得有句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件大衣,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今天的好书共读就先到这里了!

第二章里,鸿渐作别苏小姐,衣锦还乡却闹了笑话。重返上海谋生,与张小姐相亲,双方都不甚满意,这归国生活的确不如想象中一帆风顺。接下来方鸿渐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明天领读再揭开这层面纱。

小伙伴们在阅读完后

可以在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悟

分享令生活更美好!

每天晚上20点准时共读,伴你入眠。

好书共读,让阅读成为习惯!

我们明天见,晚安!

第二期的共读书目由你决定

识别/扫描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昆明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renkaoyan.net/lcjc/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