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CIHFC)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来自南京大医院心内科的王涟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围产期心肌病的诊疗进展”的精彩报告。
PPCM概述◆少见,但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发生于既往健康年轻女性,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伴发AHF的治疗仍是挑战,需考虑孕妇及胎儿的安全
◆危重者死亡率高,需机械循环辅助,甚至心脏移植
◆多数PPCM心功能恢复,但恢复的时间及程度难以预料
◆最初数月有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心脏血栓形成风险
◆缺乏随机的临床试验证据
PPCM定义的发展◆年,妊娠相关的心力衰竭首次被描述成一种特殊心肌病
◆年,Demakis命名PPCM(妊娠最后1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出现的心衰,妊娠最后1个月之前未发现心脏疾病并排除其他原因)
◆年,美国NIH定义:增加了心超标准(LVEF<45%和/或LV缩短分数<30%)
◆年,Elkayam等报道PPCM还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
定义[1]
年ESC心力衰竭PPCM工作组定义:
◆妊娠晚期或产后数月内出现的特发性心肌病,以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并引起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LVEF<45%伴或不伴左室扩张,需除外其他可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
◆排除性诊断
流行病学◆地区差异大,容易误诊及漏诊,确切发病率无法精确统计
◆发病率:海地1/,南非1/,日本1/0
◆美国:1:~1/活胎分娩
◆~年发病率明显上升,与诊断意识、母亲年龄增加、人口学特征改变或多胎妊娠有关
发病机制◆不同假说:
—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胎儿细胞微嵌合
—先天性因素
—营养不良
—激素失衡
—乙醇损伤
—隐匿扩张型心肌病
◆高危因素:
—高龄产妇(>30岁多见)
—多产
—多胎妊娠
—先兆子痫(增高4倍)
—非洲裔
—滥用可卡因
—营养不良(硒缺乏)
—长时间使用缩宫素
发病机制——新进展◆遗传因素:家族聚集性,遗传易感性
◆N=PPCM,对已知与扩心病相关的43个基因测序
◆PPCM基因截短突变率(15%)高于对照(4.7%),与扩张型心肌病(17%)相似,
◆TTN基因(编码肌联蛋白titin)截短突变占2/3
◆TTN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PPCM(10%)遗传易感性,与1年随访EF低有关
[3]
Figure.SiteswithintheTTNgeneoftruncatingvariantsidentifedinwomenwithPPCMand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北京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