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围城》
◤作者简介◢
钱钟书(年-年),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代表作品《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等。
01
—
“外面的人想冲进去,里面的人想逃出来。”这句话在以前的笔记上记着,却一直都没有读这本书。这次总算拜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这本书前前后后用了两周的时间,读起来也比较困难,可能是因为年龄和心智都还没成熟,我只能是站在城门外,偷窥着城里面人生百态的人。
当看到结尾那段“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义中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的那一刻,心里又莫名的有些心酸和意犹未尽。这绝对是一本我需要在不同年龄段不断去读的一本书。
书中的文字细腻又幽默,比喻也真的是太妙了。书中开篇有这样一个比喻,“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刺,不明显,却生疼。比喻用得精准,真的就是像我们说的生动形象,留下的只能是一声声赞叹了。
后面杨绛先生的《记钱锺书与围城》,其中记录了钱钟书写书的过程,以及他们相处中的小点滴。
其中有一段写钱钟书“锺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你也睡着了。他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笑脸”
“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样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我不用说明笑什么,反正彼此心照不宣。”
两个人读读写写,说说笑笑,也许这就是最理想的爱的状态。
钱钟书和杨绛
02
—
?摘抄?
1.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2.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3.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4.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5.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6.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7.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而不让人知道是个什么秘密,等他们问,要他们猜,这是人性的虚荣。
8.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淨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9.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去,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10.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11.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END▁
配图来源于网络
曲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