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和蓝耳病是一对姐妹病,既然蓝耳病是猪场第一大病毒病,那么链球菌的防控也是猪场的重点。
一、链球菌病发生原因
1、注射传播:疫苗注射1-2天后发病,很多都是链球菌引起的。由于注射用的针头没有消毒,导致链球菌传播,大群发病。链球菌的潜伏期是1-3天。
2、蚊蝇繁殖季节:我国每年春季从南到北流行一遍!猪身体先有小红点,后期全身发红、采食量下降,开始有死亡了。
3、皮肤破溃:断牙、剪尾、阉割、断脐、划破、咬架等很容易感染链球菌。
4、饲料、饮水污染:猪场水源与猪场污水相连,造成粪水循环。
5、猫、狗、鼠带菌:链球菌传播。
6、病死猪:处理不当,造成污染,要远离猪场,进行深埋。
二、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多发,但以5-11月发病较多(蚊蝇季节)。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可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疫区多呈散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患本病猪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不论营养状况及体重大小均可感染发病,但大猪少发,仔猪和架子猪多发。败血型猪链球菌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三、猪场常见链球菌病的表现形式
1、高致死性链球菌病
1)混合型:各种猪均发生。猪场大中小猪、甚至母猪都发生。
2)败血型:中小猪发生,40-斤的猪。近期我们国家从南到北流行发生的,都是中小猪,就是败血型的。
3)脑膜炎型:神经症状为主。瘫痪、转圈、磨牙,都是重症的表现。
2、低致死性链球菌病:
1)关节炎型:大猪种猪较多,关节肿大、跛行、后肢瘫痪、三条腿着地。
2)淋巴结脓肿型:管理不好的猪场多一些,猪舍很脏,有尖锐的物品,造成外伤。猪身体上肿大疱,内有脓液,初期是硬的,后期是软的。
处理时用手术刀与地面垂直切开,便于脓液流出。刀口可以大些,用棉球蘸上双氧水,涂到脓疱内。
3、人畜共患链球菌病:革兰氏阳性球菌,有35个血清型,危害猪主要为2型,是人畜共患病,解剖时要注意个人防护。
4、猪链球菌Ⅱ型
Ⅱ型链球菌的抵抗力很强,在灰尘中可存活30天、在粪便中可以存活90、在腐尸中存活42天。猪场有病死猪的,一定要清理掩埋,不要乱丢弃。
四、猪链球菌病临床症状
1、败血型
1)最急性型:猝死,发病急、病程短,常无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体温高达41-43℃,呼吸迫促,多在24小时内死于败血症。
2)急性型:多突然发生,体温升高40-43℃,呈稽留热。呼吸迫促,鼻镜干燥,从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结膜潮红,流泪。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多在1-3天死亡。
3)慢性型:比较难治疗,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瘫痪,最后因衰弱、麻痹致死。
2、脑膜炎型
以脑膜炎为主,多见于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磨牙、口吐白沫,转圈运动,抽搐、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最后麻痹而死。病程短的几小时,长的1-5天,致死率极高。
猪场有这种情况要将病猪挑出,用磺胺类、头孢类药物治疗一下,治愈率不高,主要是不要传染给别的猪。
3、淋巴结脓肿型
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为特征。治疗是病灶切开,刀口垂直地面。
总结一下,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咳喘严重、高热稽留、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可见有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猝死、口鼻流血色泡沫、脓肿。
五、猪链球菌病解剖症状
败血性的血凝不良。心耳、心冠脂肪、心包有出血点。心包积液,胸腔少量积液,肺严重淤血(阴阳肺)。肝脾黑紫色、肿大、易碎。肠道粘膜出血严重,淋巴结异常肿大,周围有胶冻样。
六、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1、预防
1)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控好。
2)猪场卫生消毒搞好。
3)灭蚊、防蚊
4)疫苗:选多价苗。
建议仔猪在21日龄左右注射灭活苗,母猪在开产前一个月左右注射弱毒苗。肥猪要注射1-2次弱毒疫苗。
5)加强饲养管理。
这是预防所有动物传染病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下才能保证猪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从猪链球菌病的预防角度来说,必须将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通过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养殖场舍的隔离、环境消毒、控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等,防止猪群受到其他疾病的危害,主要是高致病性蓝耳病。当前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养殖模式具有良好的管理体系,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在猪场易发病期:断奶前后、蚊蝇繁殖期、夏季母猪围产期饲喂保育康B、金免康是预防链球菌病最好措施(没有增加成本、没有抗生素、提高免疫力、不咳喘)。
2、治疗
1)咳喘套餐:普炎康+佳替利清+金花平喘散或:弓连克+佳替利清+金花平喘散
2)重症:倒地、咳喘严重的,要肌注长效头孢。
3)治疗时注意:
①一旦确诊是链球菌发病,所有用药剂量加大一倍,不要用小剂量或半剂量药物治疗,会增加耐药性,使病情变得复杂。
②每天投药或注射次数增加至2-3次,直到体温正常。链球菌要加紧治疗,不能拖!
③在症状消失后,治疗时间延长至4-6天,始终给很高的药物压力,不要症状稍轻就停药,造成反复就不好治了。
赞赏